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張曉強副主任在全國農村公路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1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統籌建養推進改革
努力開創農村交通發展新局面

——在全國農村公路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張曉強
(2005年10月22日)

同志們:

    剛剛閉幕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五”計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全面深刻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形勢,明確了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鬥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指導我們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綱領性文件。在“建議”中,明確要求“進一步完善公路網絡”,從而明確了“十一五”時期公路工作的基本任務。

    今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村公路工作座談會”,會議的主題是,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五中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建議》,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交通發展全局,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高認識、推進改革,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養護工作,努力開創農村交通發展新局面。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公路工作,促進農村交通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改革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加強農村公路管理,是貫徹落實十六大和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措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對完成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發展目標和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快農村交通發展,是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是基於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基本判斷,即“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這一基本判斷符合我國的現實實際。十六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要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軌道。也就是説,我們的發展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最終要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之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內容,實現共同富裕在我國具有及其重要和特殊的政治意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是在農村,我國目前仍有約8億人口在農村,沒有廣大農村和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地區的發展、富裕和穩定,也就不會有社會的長治久安。而農村交通是農村實現小康和富裕的基本條件。在我國很多地區,農村公路仍是農民群眾出入、農産品和工業品出入、提供醫療服務等的唯一途徑。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國家發展大局,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工作,加快改變農村交通面貌。

    第二、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改善農村公路狀況,提高服務水平,是“十一五”交通發展的緊迫任務。五中全會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十一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認真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機制體制,促進社會和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為後十年順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五中全會明確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鄉村道路建設。

    建設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加快改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匱乏狀況。農村公路作為公共物品,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起著聯絡、保障農村經濟活動和農業生産正常進行的重要作用。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政府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包括公路、教育等基礎設施;有效地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是國家、政府履行基本職能的要求。從交通體系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建設,我國交通已經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從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實踐看,總體而言,我國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至去年底,高速公路已達3.43萬公里,高居世界第二,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相比之下,農村公路的發展雖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無論從發展速度、投資力度還是道路水平等角度看,與高速公路發展相比是相對滯後的。今後一個時期,公路交通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已經成為公路交通發展的必然要求。構成我國公路交通的基礎是農村公路,目前佔總里程75%的農村公路仍然是交通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佔我國人口大部分的農民還不能充分、平等地享受到交通的公共服務和它帶來的便利。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農村地區道路質量差,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阻礙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幹線、路網和農村公路互為依託,缺少哪個層次都是不完善的,整體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考慮其協調均衡問題,這是交通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而我國國土廣闊,城鄉發展差距大,農村公路的發展任務又是相當繁重和艱巨的。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農村公路的現代化,就沒有我國交通運輸的現代化。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務,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區域差別,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的重要任務。

    要發展農村道路等公共事業,必須從統籌協調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從減輕農民的負擔,從政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來看待農村公路的建設和管養問題。五中全會“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這其中,當然包括對農村公路建設也要增加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間,我們要以建立便捷、高效和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為目標,把農村交通發展擺在我國交通工作重要的位置,在繼續加快公路主幹線建設的同時,以更大的決心,下更大的力氣,加速改善農村公路交通條件,全面提高服務水平,以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廣大農民真切感受到現代交通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第三,加快農村交通發展,是消除貧困、縮小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重要途徑。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們進行了較大規模全國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工程,範圍之廣、覆蓋面之大、惠及的人口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工程的實施,對貧困地區的脫貧和減貧、發展農業、運輸農産品等方面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對幫助農民致富、方便農民出行、接受教育、打開農民的眼界和認識能力、更新觀念、外出務工就業等具有重要的社會、政治意義。

    我國城鄉發展的差距在過去十餘年中是有所擴大的,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從一度已縮小到2:1左右,去年又擴大到3.2:1。因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了要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但實現這一目標是十分艱巨的。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要增加農民收入,除了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外,還需要大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加快小城鎮發展。加強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助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有利於糧食、其他農林産品、畜牧産品等的生産和銷售,促進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村現代化,而且,由於修築農村公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項目,使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和當地建築材料,廣大農民通過參加工程建設,可以直接增加農民收入,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第四, 建養並重,建立科學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我國農村公路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基本形成了連接千家萬戶的農村公路網絡。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公路已達290萬公里,其中,縣道48萬公里,鄉道95萬公里,村道147萬公里。全國99.6%的鄉鎮,92%的建制村實現了通公路。但農村公路的總體技術水平不高,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的建設,先後實施了縣際和農村公路改造等一系列農村公路專項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初,國務院又批准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明確了“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和任務,實施千億元改造工程。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已進入大規模升級改善時期。

    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其養護薄弱的問題日益嚴重,管理體制的弊端日顯突出,已經嚴重制約農村公路交通的持續健康發展,改革現行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已勢在必行。據統計,目前全國290萬公里農村公路中,能保證常年養護的僅佔總里程的30%。絕大部分農村公路只能維持簡單的季節性養護和臨時性突擊養護,養護組織和生産方式原始落後,養護技術水平低下,失養狀況較為普遍,導致大量農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狀況,使用週期縮短,不能保障正常的運輸生産,甚至危及行車安全。隨著農村公路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等級的不斷提高,迫切需要著力解決失養問題,建立正常化、規範化的農村公路養護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建設和養護兩者關係中,更重要的是養護。在公路建設發展速度和規模與管養發生矛盾時,應該首先保證公路的管養。

    因此,改革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明確政府的職責,建立長效機制,妥善解決農村公路養護問題,已經成為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更好地改善農村生産和生活條件,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客觀要求。因此,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必須統籌公路建設與養護,堅持建養並重的原則,改革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建立科學的、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和養護機制,為農村公路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公路工作,統籌農村公路建設和管養,全面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對於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交通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我們各級發展改革和交通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履行好我們的職責。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

    剛才,交通部公路司司長張劍飛同志宣讀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這個《方案》,是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在建設的同時,必須考慮和建立農村公路的維護保養和管理的機制。”,以及農村公路的養護費用“必須從城鄉公路統籌建設養護的思路來研究解決”等批示精神,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交通部共同組織專題調查研究,在對全國農村公路發展現狀、目標,養護狀況和養護成本,養護資金來源和支出等進行了全面摸底和測算,進行多方案比選,並多次徵求各地、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並報國務院批准的。

    關於改革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的重要意義,我在前面已經作了闡述,《方案》也高度概括地論述了進行改革的必要性,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方案和相關配套措施。為了使大家準確把握《方案》的精神實質,做好本地區實施改革的各項工作,這裡著重就《方案》起草的基本思路和幾個重要問題予以説明。

    (一)關於《方案》的基本思路

    《方案》起草的基本思路是,以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為主線,以創新和完善管養體制為手段,以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為保障,輔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進而建立完善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體系,做到“有路必養”,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正常化和規範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歸屬上,改革並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和養管責任主體,由各級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農村公路實行統一管理。

    二是從措施上,扭轉重建輕養,甚至只建不養的局面,真正把建、管、養並重的方針落到實處,使建設成果得到鞏固,服務效能得到保障。

    三是從內容上,以責任主體、執行機構、養護機制和資金來源為重點,在充分考慮實際的基礎上,明確改革取向,創新管理體制,形成完善的、適合實際的管理鏈條和市場化的目標取向。

    四是從途徑上,根據農村公路量大面廣,各地發展水平不一的實際,既明確統一的目標、原則和基本標準,又在實施步驟和時間、具體模式和實現方式等方面,給各地實際操作留有空間。

    (二)關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權劃分

    針對現行體制把農村公路排除在各級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管理範疇之外,以及鄉級政府和村委會無力承擔大規模農村公路管理的問題,《方案》把農村公路管養的責任落到了縣級人民政府,並對各級政府的職責做了進一步的界定。這個模式,可以概括為“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就是把農村公路的管理作為各級政府的職責,由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並根據權責一致的原則,由不同層級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以縣為主,鄉村配合”,就是根據農村公路功能定位,明確農村公路的管理責任主體為縣級人民政府,鄉級政府和村委會的管理職責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

    按照上述體制,一是可以實現統一管理,明確政府作為養管責任主體,把不同行政等級的公路都統一納入交通主管部門行業管理的範疇,從根本上解決現行公路管理體制存在的二元結構。二是事權適當上收,把農村公路管理的責任主體放在縣級政府這一層次,這是基於我國農村現實的合理選擇。

    我國現行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高速公路由高速公路公司或高管局實施養管;

    第二類是國省道加上部分縣道由省公路管理部門(交通廳下屬的公路局)實行統一管理和養護,在市縣設立直屬的分局或站段;其中有些省市近年實施管養下放後,市縣設立的公路分局或站段歸屬地市或縣管理(也有的合併到市縣交通管理部門內,但資金和人員編制仍由省公路局控制,並接受省公路局的業務指導,如浙江省);

    第三類是縣道和部分鄉道,以及少量村道由地市或縣政府交通管理部門(交通局或下設的縣鄉公路管理所)養管;

    第四類是鄉道和村道,由鄉鎮及村委會自養,大部分省市的鄉村兩級未設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或專門人員,個別省市的鄉級設有公路管理站,由鄉鎮事業幹部兼職,村級為村委會指定專人負責。

    從全國公路管理機構設置和管理模式來看,僅縣道以上公路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專項養護資金,大量的鄉村道路既無專業管理機構又無專項養護資金。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鄉(鎮)政府和村委會,雖然有責任養管公路,但無論是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專業技能,還是資金來源,都不可能承擔大量的農村公路的養管職能。農村稅費改革後,如果還是按照目前的體制模式養管,農村公路的養管狀況只能朝著更加惡化方向發展,這是我們面對的嚴峻現實。因此,經過多方案比選,我們認為,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事權上收,把農村公路養管的責任主體放在縣級政府這一層次。

    (三)關於組織機構

    農村公路是典型的地方性公共物品。其管理工作涉及政府主管部門行使的行業管理職能、專業管理機構執行的公共管理職能和生産經營企業承擔的生産養護職能。從管理層級上看,大體可以分為決策、執行和生産三個層次。

    ——決策層:也就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其職能主要是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農村公路的發展規劃、投資計劃、建設和養護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執行層:也就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設立的專業管理機構(公路局),負責完成具體的公共管理事務,主要職能包括編制農村公路的養護規劃和計劃、組織招投標工作、監督檢查養護質量、受政府委託維護路産路權等。

    ——生産層:也就是公路養護經營企業,按照養護標準和合同規定對農村公路進行養護,並接受專業管理機構的管理與監督。

    根據以上管理架構,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方案》對各個層級的職責分別做了界定,並要求在改革中不得增設機構,對於沒有公路管理機構的,要委託省級或市級公路管理機構承擔。

    (四)關於養護資金

    保障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穩定來源,是解決農村公路養護問題的關鍵環節之一。按照城鄉公路統籌建設養護的要求和建養並重的原則,《方案》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進行了規定:

    首先,明確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來源渠道,包括:部分汽車養路費、拖拉機養路費、摩托車養路費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資金等。

    其次,要求公路養路費必須首先保證養護,並規定公路養路費總收入(扣除徵收成本及其他管理費用等因素)用於公路養護的資金比例不低於80%。

    第三,鋻於汽車養路費是當前公路養護費用的主體來源,根據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養護成本比重,《方案》進一步規定了汽車養路費用於農村公路養護的標準,即:縣、鄉、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7000元、3500元和1000元。按此標準和目前各項費收水平計算,汽車養路費用於農村公路的支出約為80億元,加上拖拉機養路費、摩托車養路費,以及各級政府財政安排用於保證農村公路正常養護的資金,可使農村公路的養護水平大大提高一步。需要指出的是,根據調研,我國2003年養路費收入635億元,用於養護工程的費用為294億元(包括日常養護和大中修),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用於國道、省道。真正用於農村公路的不到40%。但從需求測算,每年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的資金為161億元,大中修資金367億元,兩項合計達528億元。因此,目前提出的方案,主要是使各級各類用於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的資金較前有較大提高,可達到120億元以上。要全面滿足包括大中修資金需求在內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總量需求,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此外,考慮到目前東中部一些省區對縣道的汽車養路費實際補助要比上述規定值高,《方案》還特別規定高於上述規定值的地區,仍按應執行現行標準,不得降低。

    總體上看,通過這次改革,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來源和基本的保障。

    (五)關於養護模式

    目前各地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模式不盡相同,基本上有三種方式:一是設道班常年養護,縣道基本採用這種模式養護;二是由鄉政府組織專人承包養護;三是部分鄉道和絕大多數的村道由鄉政府和村委會臨時組織沿線群眾進行季節養護或突擊性整修。對於規模較大的縣、鄉道大中修工程一般由縣交通局或鄉政府組織實施。

    根據公路養護管理的專業特點,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養護生産市場化將是我國公路養護的發展方向。《方案》提出了實行管養分離,培育養護工程市場,招標選擇養護單位的改革要求。

    (六)其他有關問題的意見

    農村公路量大面廣,基礎薄弱,其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涉及的問題較多;另外,還有一些特殊問題對於建立完善的農村公路養管體制很重要,但僅靠《方案》本身難以全部解決,需要專門研究處理。主要有燃油稅實施後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問題,新疆兵團和農墾道路養護管理問題,以及農村公路土地徵用手續問題。上述問題,我們在制定《方案》時都做了考慮,並在報國務院審批時提出了處理意見和建議。在實施過程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配合交通部等部門,逐步研究解決。

    同志們,實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是中央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我國交通領域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農村公共服務制度的一項重大調整,事關我國建立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影響廣泛深遠。希望大家充分認識推進這項改革的重要性,認真學習,深入研究,並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一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改革工作的領導,按照《方案》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報我委和交通部備案。各級發展改革委要切實履行改革職能,及時向政府領導彙報改革精神和這次會議的要求,會同交通部門制訂並組織落實本地實施方案,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是各級交通和發展改革部門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正確處理建設和養護的關係,切實扭轉重建輕養、甚至只建不養的狀況,把“建養並重”真正落實到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安排計劃和日常業務工作中,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方案》的要求和標準安排養護資金。各級政府也應統籌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保證農村公路正常養護。

    三是要積極推進公路養護標準化、規範化和市場化進程。按照《方案》提出的原則要求,對本地公路養護成本進行測算,建立公路養護數據庫,制訂和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技術政策、技術規範和養護管理辦法,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養護模式,加快培育和發展公路養護工程市場,穩步推進養護運行機制改革,提高養護質量和效率,降低養護成本。

    四是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各級發展改革和交通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必須週密組織、穩步推進。同時,加強調查研究和宣傳工作,密切注意改革動向,及時反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並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相信,通過在座同志們的共同努力,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管理體制改革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全面動員,明確任務,落實農村公路建設規劃

    今年初,國務院批准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這個《規劃》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系統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對促進我國農村公路持續快速發展,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規劃》批准頒布以來,各地發展改革和交通部門積極性很高,正在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我委和交通部也多次就落實規劃的具體事宜進行協商溝通,並與各地就2006年計劃進行了銜接。與此同時,我委和交通部還聯合製定並下發了《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以規範指導各地農村公路建設。

    農村公路線路分佈散、覆蓋範圍廣、數量龐大,很難在短期內普遍提高技術水平,必鬚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公路現狀,從實際出發,採取東、中、西部梯次推進的戰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建設。為此,《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提出的“十一五”期間建設目標是,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西藏自治區視建設條件確定);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對於“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中央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政策傾斜,準備投入1000億元,用於支持和引導交通持續快速發展。在中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的同時,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視,做好動員,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精神,貫徹到廣大農村地區,明確各級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分層負責,聯合建設。

    農村公路建設工程涉及全國千千萬萬個村鎮,項目多,分佈廣,影響大、責任重,需要協調多個部門,是一項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全面完成國家確定的農村公路建設任務,我講幾點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省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切實加強對這項利國利民工程的領導,明確任務,把發展農村公路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之一,加強領導,抓緊抓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交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必須各司其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多協商,多溝通,通力合作,精心組織,共同努力,保障農村公路建設順利實施。

    2、科學規劃,量力而行。各地發展改革和交通部門要按照規定和程序,紮實做好做細五年規劃和項目各項前期工作。農村公路量大面廣,項目選擇、標準與規模確定、資金籌措等,是一項非常繁雜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摸清本地情況,對本省(區、市)農村公路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根據國家的目標要求和總盤子以及本省(區、市)的發展目標和條件,提出符合實際和可行的五年規劃,切實落實配套資金。在這裡,我想專門強調一下的是,交通建設、公路建設仍將是“十一五”時期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任務。鐵路、公路、港口、水運等方式都要發展。就公路建設而言,既有國家高速公路網、農村公路建設兩大重點任務,又有各省(區、市)自己的省級幹線公路建設等任務。為此,必須在規劃、建設資金等方面統籌考慮、協調推進;三是要根據補助標準和本地配套能力,地形地質條件和交通需求特徵,因地制宜地確定適當的建設標準,切忌急於求成和貪大求高,更要戒除“政績工程”思想,腳踏實地穩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四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嚴格遵守規定,不得弄虛作假,套取國家資金。最近,國家審計署對正在實施的縣際和農村公路工程進行了全面審計,發現一些地方存在多頭申報、虛報里程套取國家資金的問題,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在這裡要重申一下,這次農村公路建設決不允許再次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有的話,一旦發現將嚴厲處罰;五是要高度重視節約集約用地。我國發展面臨著資源約束。這不僅反映在能源礦産資源方面,在土地資源方面更為突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交通事業的發展,更多使用土地以至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貫徹節約集約用地的方針。在今年我代表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常務會議彙報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國務院領導同志在審議發言中明確指示:農村公路建設一定要切實做到節約集約用地。對此要求,在今後農村公路建設中要切實加以貫徹。

    3、紮實開展前期工作,確保工程取得實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質量直接關係到農村公路建設的成效。與重點公路項目相比,農村路的等級較低,技術含量並不高,要求相對簡單,但涵蓋範圍廣,建設條件、建設標準和規模千差萬別,因此,加強前期工作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各地要根據本地區的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確定的建設目標和建設重點,認真、紮實地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對項目選擇、建設標準和造價、業主組建、施工招標投標等環節嚴格把關,加強前期工作協調力度,全面落實建設條件,保障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質量。必須認真履行程序,經過充分論證和評審後確定路線方案、技術標準和造價等。

    4、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五中全會“建議”明確的“六個必須”第二點,就是: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調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這不僅只是對高科技産業、工業企業、國家重大工程的要求,也是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在交通發展、農村公路建設上也必須加以貫徹落實。從直觀、表面來看,農村公路建設似乎沒有什麼高科技,與自主創新好像也距離較遠。但認真學習、結合農村公路建設的實際,我認為意義重大。雖然農村公路建設相比高速公路建設或者電子信息製造業來講,確實不屬於急需大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等一個檔次,但要有效實現好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同樣必須高度重視、因地制宜地、盡可能多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我國很多農村公路建設質量不高,建成後不久就損毀嚴重,相當部分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推進慢。認真分析,都與在前期工作、建設施工等環節技術水平低、工藝及施工的技術含量低密切相關。在今後工作中,從建設規劃、勘探選址到工程設計、建設施工各個環節,都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更加重視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這必將對我國農村公路又快又好地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5、加強組織管理,確保工程質量。為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最近我委和交通部聯合下發的《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明確了政府及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和項目管理的各項程序。各地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總結幾年來農村公路建設中的經驗教訓,根據今後五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的新特點,改進或研究加強本地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新辦法,以使農村公路建設各項程序制度化和規範化。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工程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健全制度,強化質量控制措施,嚴格保證工程質量,決不允許出現“豆腐渣”工程。

    各省級交通部門應調集專門技術和管理力量,定期到農村建設工程現場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組織必要的專業和適用技術培訓,充實農村公路建管養的專業技術力量,根據農村公路建設工程所處的環境和特點,制定和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對於工程建設需要農民投工投勞的,必須嚴格遵守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和規定,要給予農民適當報酬,不得增加農民負擔。此外,農村公路建設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設計、施工和監管等環節採取必要的環保措施,充分利用老路資源,避免大填大挖和隨意取土棄渣,節約土地,合理綠化、美化公路,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各地發展改革系統、交通部門要密切配合,工作中要互相補臺,共同做好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的組織協調、資金籌措、工程質量、建設進度和廉政等工作,使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成為“陽光工程、透明工程”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放心工程”。

    同志們,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改革農村公路管養體制,促進農村交通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任務相當艱巨。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埋頭苦幹,紮實工作,把這項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好事辦好。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農村公路發展目標必將如期實現。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