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安部、信息産業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部署從今年11月1日開始,集中開展手機違法短信息治理工作以來,全國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通知要求,精心組織,週密部署,強化措施,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集中治理手機違法短信息工作,破獲了一批重大案件,使利用手機發送短信息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發展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據不完全統計,1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國公安機關共受理群眾違法短信息舉報10.7萬餘起。其中,屬於此次治理手機違法短信息工作重點範圍內的8.5萬起,被依法採取停止通信服務措施的涉案手機9700部,被凍結的涉案銀行賬戶108個,查處、沒收了一大批涉案通信工具。在受理的10.7萬餘起群眾舉報中,假冒銀行或銀聯名義進行詐騙或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4.7萬餘起,約佔44%;散佈淫穢、色情、賭博、暴力等內容或教唆犯罪的7062起,佔7%;非法銷售槍支、彈藥、走私毒品、假發票等或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的1.1萬起,佔10.3%;發佈假中獎、假婚介、假招聘或引誘、介紹他人賣淫嫖娼的1.4萬起,佔13%;其他違法短信息2.8萬起,佔26%。通過這一階段的治理工作,有效地遏制了利用手機短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發展勢頭,五種違法犯罪活動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大幅度減少,廣大手機用戶反映良好。
集中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會同信息産業、銀行等部門,採取召開新聞發佈會、諮詢會、張貼標語等各種形式,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黑板報等工具,深入宣傳開展集中治理工作的意義,公佈打擊治理的重點、目標和方法,特別是通過對利用手機違法短信息進行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手法、特點的曝光,以及對已偵破的重大案例的剖析,以案説法,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手機違法短信息的危害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警惕,增強了防範意識。許多群眾對接收到的可疑手機短信息自覺地進行識別或向公安機關舉報,避免了上當受騙。據不完全統計,僅集中治理工作開展的前5天,全國公安機關就收到群眾舉報的線索2萬多條。
通過分析群眾報警種類和已破獲的案件類型可以發現,當前手機違法短信息犯罪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違法犯罪分子活動範圍相對集中。違法短信息案件受案數最多的5個省市是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11月1日至11月30日,這5個地方公安機關共受理群眾舉報7.6萬餘起,佔全國受理總數的70%。
(二)詐騙類違法犯罪居多。11月1日至11月30日,各地公安機關共受理假冒銀行或銀聯名義進行詐騙或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違法短信息案件舉報近5萬起,佔受理總數的56%,列各類案件受理總數的第一位。目前,此類犯罪仍未根絕,是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重點。
(三)團夥作案,手法多樣。發送手機違法短信息的作案成員以團夥居多,內部分工明確,以假身份證購置手機卡號、開設銀行賬號、群發手機短信和從ATM機提款等環節均有專人負責。犯罪分子抓住被侵害對象的心理,廣發誘惑性短信息,騙取其信任,套取贓款。一旦得逞後,即迅速異地提款,立即登出所用卡號或直接更換新的通訊工具。
(四)跨區域作案現象突出。從近期偵破的一批利用發送手機短信息實施犯罪案件看,犯罪分子多為跨省份連續作案,通常使用異地手機號碼,異地發送短信、開設銀行賬戶、取款,且區域分佈廣泛。目前,此類活動的犯罪團夥多集中在福建等沿海地區。
對此,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加強偵查破案的力度,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媒體更加廣泛地宣傳群眾,使廣大手機用戶能迅速識別違法犯罪,實行打防結合。公安機關還將和有關部門繼續協調配合,運用多種手段綜合整治,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