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防科工委提出“十一五”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來源:國防科工委網站

國防科工委提出“十一五 ”總體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6年1月4日至5日,2006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此間,國防科工委提出了“十一五 ”期間國防科技工業的總體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期間改革和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四個堅持”為根本指導方針,以確保完成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産任務和推動産業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全面實施轉型升級,切實將國防科技工業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奮鬥目標是:提高高新技術武器裝備供給能力。科研生産能力和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研製週期明顯縮短,效費比明顯提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國防專利數量大幅增長;提高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發展能力。軍民結合産品佔民品産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30點以上;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四個機制”,規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科研院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形成適應武器裝備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體制新機制;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能打硬仗的隊伍。人才結構得到顯著優化,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健全。

  “十一五 ”期間,國防科技工業有七項重點任務:一是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大局,確保完成武器裝備研製生産任務;二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三是大力提高軍民品研發和製造水平,使國防科技工業成為國家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加強任務能力結合型軍工建設,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五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健全適應武器裝備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體制;六是加強人才隊伍和先進文化建設,著力構建和諧軍工;七是加強政府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國防科技工業“十五”期間取得突出成就

  在2006年1月4日召開的2006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國防科技工業“十五”期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2005年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為標誌,國防科技工業“十五”計劃主要目標已全面實現。過去的五年,是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軍工經濟不斷壯大,整體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繼“兩彈一星”之後,載人航天等一批重大工程取得輝煌成就,軍工人才隊伍建設和軍工文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五年;是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五年。

  在“十五”期間,武器裝備研製生産能力進一步提升。建成了一批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基地,武器裝備的研發、試驗驗證、集成、製造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批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成功並批量交付軍隊,以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産能力為核心、以專業化協作配套為依託、具有較高水平的新型軍工體系逐步形成。

  軍工經濟迅速壯大。經濟總量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從2002年開始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扭轉了連續八年虧損的局面。秦山二期、三期和嶺澳核電站相繼建成投産,核電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核燃料工業關鍵領域實現了技術升級;航天發射實現“滿堂紅”, 成功將23顆衛星和5艘飛船送入預定軌道,續寫了自1996年10月以來連續46次發射成功的記錄,航天技術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民用飛機産業取得長足進步,飛機年轉包生産交付額實現翻番;造船産量連年提高,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由2000年的5.4%提升到2005年的18%;汽車、摩托車等傳統支柱民品實現快速發展,海洋工程、光機電、環保産品等新興産業正在成為軍工經濟新的增長點。

  自主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實現突破。按照“強化基礎,提高能力,軍民結合,跨越發展”的發展思路,重點科研計劃順利推進,産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完成了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研製, 120噸液氧煤油和50噸氫氧火箭發動機即將完成初樣研製;攻克了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自主設計中多項關鍵技術;自主設計的新支線飛機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初步形成了航空發動機自主設計和試驗基礎; 掌握了LNG、VLCC等多型高技術船舶建造技術,實現了批量接單建造;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航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多人多天”航天飛行的重大跨越;繞月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嫦娥一號衛星和運載火箭進入飛行産品的生産階段,測控、發射場和地面應用系統進入系統集成和聯試階段;一大批項目獲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專利申請量以年均36%的幅度快速增長。

  調整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企業改革脫困三年工作總目標基本實現;三線調遷工作全面完成;軍工主體得到精幹,結構得到優化,能力得到提升,為建立小核心、大協作、啞鈴型的軍工能力結構奠定了良好基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重要進展。

  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同1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合作協議;中國、孟加拉、印度尼西亞、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等八個國家共同簽署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建立健全防擴散出口審查機制,認真履行了國際防擴散義務;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建成投産,二期工程正式啟動;航天簽署了衛星整星出口合同;新舟60飛機與國外簽定15架正式合同。

  人才隊伍和軍工文化建設成績斐然。“511人才工程”成效顯著,眾多高水平的院士、教授、專家進一步發揮著科研、教育、管理的中堅作用,一大批高素質的年輕人才在重點型號中挑起大梁;初步建立了以委屬高校為核心,以軍工科研院所、共建高校為補充的高等教育體系,辦學規模穩步擴大,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五年累計為國防系統輸送畢業生6萬餘名;委屬高校一次性就業率一直在90%以上,居於全國高校前列。全系統大力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宣傳樹立了馬祖光、張立同團隊、唐建平班組等一批先進典型;各企事業單位、高校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推進具有鮮明軍工特色的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涌現出了許多鮮活的經驗,豐富了軍工文化的時代內涵。

  政府管理進一步加強。出臺了《國防科技工業産業政策綱要》,頒布了《軍品出口管理條例》、《國防專利條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實施辦法》等15項法規規章和100多項規範性文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了審批項目,規範了審批行為,加強了執法監督檢查,開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和驗收;面向全社會開展軍品市場準入工作,向具備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能力的有關單位發放了許可證;加強了固定資産投資審計和監督工作;以質量、安全、保密等為重點,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各地方國防科工委(辦)積極履行職責,在保障武器裝備科研生産、推動産業發展、促進改革脫困、維護穩定大局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關鏈結
· 國防科工委所屬高校開展面向國防系統招聘活動
·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要職責
·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回顧圖片(一)
·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回顧圖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