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和管理,整合社會資源,促進學校等體育場地向社區開放,基本實現每個社區和村鎮都有公共體育活動場地,使經常性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50%。
“你參加健身沒有去處嗎?沒關係,加入社區體育俱樂部,一年繳費20元,你可以參加俱樂部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 這是上海普陀區長風街道社區體育俱樂部為居民服務的一項新舉措。儘管會員年費數目不一,但是類似長風街道的社區體育俱樂部在上海受到市民的歡迎,目前已有國家級試點單位2家,市試點單位11家。在未來的5年內,申城將加大社區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力度,社區體育俱樂部將從現在的13家增加到100家。
上海社區體育俱樂部的最大特點是,接受街道委託,租借社區內體育設施,整合資源提供場地服務,形成政府購買服務,為市民健身“埋單”。上海社區體育俱樂部在接受委託、團隊管理、打造品牌方面贏得了普遍的肯定。
長風街道——社會資源向社區開放。該社區體育俱樂部租借了社區內華東師範大學乒乓房、籃球房等,以及經營性的聖泉俱樂部場地的部分非繁忙時段,為社區居民提供體育健身服務。據悉,長風社區俱樂部紅紅火火的活動已經産生了“滾雪球效應”,會員人數超過60 0。而該街道創編的手杖操已經形成品牌效應,今年5月,他們將舉辦全國性的培訓班,7月,將舉行全國邀請賽,10月,拐杖操將正式成為市運會的比賽項目。
殷行街道——解決場地開放安保問題。社區體育俱樂部通過租借社區內18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實現學校體育場地的向社會開放。特別有借鑒價值的是,該社區體育俱樂部聯絡了一家保險公司,為進入學校參加健身活動人員購買人身保險,較好地解決了學校體育場地開放最頭痛的安全保障問題。
徐匯區華涇鎮——健身服務走進單位。徐匯區華涇鎮體育俱樂部聲譽鵲起,一年內接受企事業單位體育健身服務,資金有20多萬元。
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副司長劉國永表示,上海已經建立了比較規範的綜合性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尤其是打開校門,讓住在附近的居民能夠就近健身,這是一項有益的嘗試。
在過去的10年中,上海大力建設社區健身苑點、綠地公共運動場。到目前為止,上海共建成社區健身苑232座,居民健身點4367個,總建築面積超過293萬平方米;建成綠地公共運動場80個,共計226片各類球場,總面積16.8萬平方米。市民親切地稱讚這些身邊的運動健身設施為“民心工程”。
在著力推進健身設施“硬體”建設的同時,上海又不失時機地積極探索社區體育組織的培育與發展,在“軟體”上又完善了配套。這些實事工程得益於體育彩票公益金和區、街道的聯合扶助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相助,社區俱樂部已經成為促進“人人運動”的創新形式。(記者葉志明 莊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