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山東省農業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對去年全省糧食生産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對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作出部署。山東省委副書記高新亭出席會議並講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延明出席會議。
高新亭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剛剛結束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十一五”期間及今年“三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建設新農村、做好“三農”工作的重大意義,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農業和農村工作不斷進步。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入研究制定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科學預測農業發展趨勢,準確把握農村經濟運行規律,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特別是對涉及農村政策和法規的重大問題,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管工作長效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確保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高新亭強調,建設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土地産出率和農業抗災能力。要堅持糧食生産“三條底線”不動搖,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研開發和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建立新型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要堅持用現代經營方式和現代管理理念發展農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大力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社會仲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
高新亭指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正確處理穩定糧食生産與調整農業結構的關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施農業産業化、標準化、外向化聯動戰略,提升農産品競爭力和附加值,實現農業既增産又增效。要努力拓寬農業外部增收空間,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廣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途徑,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繼續實施“雙30”戰略,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力度,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高新亭指出,抓好農村政策的貫徹落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裏出臺的各項重農、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堅持長期穩定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要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制度成果,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記者李劍橋 姜言明 實習生牛聰)
八大體系支撐山東現代農業
26日召開的山東省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提出,要重點利用八大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起現代農業的基本框架。
加快培植生産規範、監管有力的標準化體系。年內爭取完成30項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任務,建設標準化生産基地500萬畝以上。
加快培植機制靈活、運轉高效的産業化經營體系。構建形成龍頭企業成群、仲介組織成網、生産基地配套、聯結關繫緊密、推進機制完善、競爭能力提高、帶動能力強大的産業化經營體系。
加快培植功能齊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重點強化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災害預警和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以及農民技能培訓服務。推廣電視、電話、互聯網合一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建立健全自然災害的預警體系;力爭今年培訓農民320萬人次。
加快培植創新能力強、成果轉化快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優勢,依託“泰山學者”建設系列工程平臺,爭取國家在山東建設黃淮海區域創新中心;深入推進以研發100項重大課題、主推100項重大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雙百行動”;建立富有活力的新型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組織實施好科技入戶工程等農業技術發佈與推廣行動。
加快培植節本高效、環境友好的生態保護體系。力爭全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00萬畝,生物防治面積3500萬畝,秸稈綜合利用率70%以上,爭取完成100個大中型沼氣工程和10萬戶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
加快培植設施先進、配置合理的物質裝備體系。爭取今年全省再建設高標準農田500萬畝,新改造中低産田200萬畝;積極推行蔬菜、水果、花卉等勞動密集型園藝産品的工廠化生産,倡導畜禽小區飼養;重點發展大型機械、複式多功能機械及設施農業機械,提高農機配套比。
加快培植健全有力、行之有效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以工補農、以商促農、反哺農業的機制;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增加農業信貸投放;探索建立商業性保險與政策性保險相結合的農業保險體系;研究制定對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有利的地方性政策法規。
加快培植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的産業體系。力爭使園藝産品種植面積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達到三分之一左右,畜牧業産值在農林牧漁業中的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全省農産品加工增值率由上年的65%提高到67%;力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農民非農收入所佔比重再提高一個百分點。(記者姜言明 李劍橋 實習生牛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