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重慶各級黨委和政府把化解“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心,增加農村投入,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變農村落後面貌,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交通狀況顯著改善。“八小時重慶”公路交通骨幹網初步建成,鄉村公路網基本延伸到了村社, 2005年末全市有96.8%的行政村能夠通汽車,行政村通車率較2000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
2、供水狀況明顯改觀。農村“飲水工程”迅速推進,2005年末全市行政村中有49.7%的村成為自來水受益村,行政村通水率較2000年提高了11.5個百分點。
3、電力供應惠及絕大多數農戶。“村村通”工程順利推進,農村電網改造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改造面達60%。2005年有97%的農戶已經將電力作為生産生活能源;農民人均用電量達到76度,較2000年增加了1.4倍。
4、通訊設施建設卓有成效。到2005年底,全市有96.8%的行政村暢通了電話,行政村通話率較2000年提高了16.0個百分點;農戶住宅電話安裝率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59.8%,每百戶農民擁有移動電話由2000年的0.9部提高到49.3部。
5、公共信息網絡迅速普及。2005年末有96.0%的農戶能夠接收到電視信號,其中有39.2%的農戶接通了有線電視網;互聯網開始向農村延伸,已經有少量農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家裏檢索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