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山東沂源2900農戶建立沼氣池 推動“衛生革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如何建設新農村?山東沂源縣委、縣政府把農村改廁作為一個突破口,“讓清潔能源”走進農家,引導農民養成科學、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村容一天天整潔起來,當地農民稱之為“衛生革命”。

  一包到底 質量第一

  為了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沂源縣的領導認識到,首先要建得好,保證質量;其次要抓好使用,保證效果。

  為此,沂源縣農業局成立技術指導小組,分步落實,在全縣率先建起30個示範村和2900個示範戶,按照“一池三改”模式(即,一戶一個沼氣池,配合改圈、改廁、改廚)、“畜沼果”模式,全面推行富農民、靚農家的生態家園建設。

  在“一池三改”建設中,實行技術員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戶責任制,堅持一包到底,即包建設、包施工、包質量、包安全、包使用、包效益。庭院建設成“一池三改”模式,果園建設取“畜沼果”模式。所有沼氣池均採用“強回流式”建池技術,嚴格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招標施工、統一物資供應、統一配套安裝的“五統一”建設標準,做到工程驗收不合格,沼氣池不能投入使用。

  為了提高建池技術水平,採取分級培訓、以幹代訓的方法,按照每村培訓15—16名技術人員,10—20名沼氣生産工的目標,提高建沼氣池的技術含量。眼下,全縣已取得農業部頒發的“沼氣技工職業資格證書”的技工27人,鄉村技術人員達到300多人,沼氣池施工的工程人員達到400多人。同時,堅持建管並重,一手抓質量,一手抓使用,以此達到建成一個,投入使用一個,發揮效益一個的目的。

  政府扶持 激發熱情

  為調動農民參加農家生活“衛生革命”和“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全縣13個鄉鎮出臺各具特色扶持政策。南麻鎮出臺對獨生子女戶每建1個沼氣池扶持水泥2噸、其他戶扶持水泥1噸的相關扶持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建池的積極性。西魚臺建池110多個,北大岩建池60多個,均已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縣裏還採取國家扶持材料款,“先幹後補”、“以獎代補”和農戶出工出料相結合的措施辦試點,讓農民體驗衛生廁所的好處,以培養農村農民凈化庭院、美化環境、改善生活的熱情。

  針對建材價格上漲,建設投資比去年增長20%的實際,縣農業局採取多種形式,千方百計籌集啟動資金,並仍然按每池獎勵10袋水泥、燈爐具配套的鼓勵政策,激發農民建池的熱情。截至目前,已發放扶持水泥450噸,配套燈爐具資金達18余萬元,累計扶持資金28萬餘元,由此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扮靚農家 肥了莊稼

  大張莊鎮水營村的“雙池漏斗式大便器”廁所的改造,被當地農戶稱之為“廁所革命”,設計有出糞口、糞渣口、排氣管、活動蓋、儲糞池與發酵池,全封閉使用後無須沖洗或用少量水潔凈溜口板,斷絕了蠅蛆孽源,糞肥充分熟化後成為無公害優質有機肥。

  沼氣廁所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給沂源農民帶來了可喜變化。南麻鎮北麻村的桑付禮,建起一片果園、一處豬圈、一個沼氣池,把住房建在果園的南面,住房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2排豬圈,東側的豬圈旁一間廁所、一間太陽能洗澡間,地下是沼氣池。豬糞、人糞、洗澡間的水通過“三聯通”通道隨時被衝入沼氣池。在縣能源辦的幫助下,建起了2個強回流沼氣池。從此,他家的生産生活變了模樣,豬糞、人糞、樹葉通過地下管道直接入池,保持了環境的清潔衛生,所産沼氣既可照明又可燒水做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柴草,還免受煙熏火燎之苦;把沼氣燈拉到果園裏,夜間還能誘蛾殺蟲,減少了蟲害;這沼液、沼渣對果樹就更好了,9畝果園,每年不僅節約3000多元肥料款,而且所産出的果品無公害、品質好,去年收入達4萬多元。(仝志強 任鳴 左效強)

 
 
 相關鏈結
· 湖南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量化指標納入統計範疇
· 北京全力解決“三農”問題 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 廣東省確定“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的十大目標
· 全國農村開展先進性教育 為建設新農村夯實基礎
· 甘肅全省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數已達7.7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