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科技部與各有關部門、各地方政府、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緊密配合,以大別山、井岡山、陜北地區的55個貧困縣以及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為重點,大力推進科技扶貧開發。通過深入調研,制定扶貧規劃,依託貧困地區資源優勢,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試點示範,集中科技力量解決産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促進了貧困地區的農業産業化經營,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較大規模的區域性支柱産業;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科技服務仲介組織和農村科技服務新模式;支持貧困地區信息網絡建設,加快了貧困地區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
科技扶貧開發工作極大提高了老區人民學科學、用科技的熱情,提高了農民應用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顯著增強了革命老區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老區人民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這些縣的絕對貧困人口已從2000年的40多萬人下降到2003年的32萬人;大別山、井岡山和陜北地區都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大別山區的蠶桑、茶葉、板栗、中藥材,井岡山區的筍竹、水禽、優質水果,陜北地區的棗、杏、果、菜,已成為當地主要支柱性産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