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上海計劃在杭州灣沿岸新建南匯廟港和金山邊灘兩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使上海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從現在的不足22%提高到30%。
上海瀕江臨海,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被譽為“建在濕地上的城市”。據上海市綠化管理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謝一民介紹,上海具有自然濕地近32萬公頃,人工濕地近37萬公頃。其中,長江口濕地面積達21.5萬公頃,被認為是全球200處生態敏感區域之一。
據專家介紹,濕地是淡水資源的存儲庫,既能儲存暴雨和過量的雨水,又能在中游、上遊洪水氾濫季節,起調節水量、控制洪澇災害的作用。
每年長江口的自然濕地可提供近萬噸水産品,是不少名貴水産品的種質保護區。近年來,上海加大了對自然濕地的保護力度,並在長江口的九段沙、崇明東灘建成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其成為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鳥"驛站",每年在這裡越冬的水鳥超過4萬隻。今年年初,崇明東灘還首次出現近萬隻花臉鴨,這是該種群首次大批在我國大陸出現。而位於杭州灣的自然濕地正隨著開發而大量減少,導致許多在這裡棲息的候鳥開始向內陸擴散。為給鳥類留出一定空間,上海"十一五"期間計劃在南匯廟港和金山邊灘建設兩大鳥類自然保護區,增加自然濕地保護面積26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