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安徽關於貫徹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9日   來源:安徽日報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現結合安徽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推進安徽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的迫切需要。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我國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這是加強“三農”工作、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是新階段“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集成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安徽發展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切實擔負起歷史重任,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努力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做好“三農”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培育和發展農村先進生産力為中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當代、澤被後世的民心工程。

    (3)科學謀劃,準確把握,務求實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切實把握好以下五項原則:堅持把培育和發展農村先進生産力放在優先位置,優化農村生産要素配置,運用外部資源和力量,增強農業農村經濟實力;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産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為農民提供“平等機會”,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加大國家扶持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工作中要注意做到“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4)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覆蓋。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勁的資金支持。各級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三農”的投入。2006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認真落實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政策,新增稅收主要用於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逐步實行統籌分配使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要確保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5)統籌城鄉産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推進城鄉産業對接,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將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逐步建立城鄉基礎設施共同發展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流通體系,構建城鄉雙向、順暢的流通網絡。統籌城鄉土地利用,優化建設用地結構和佈局,結合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挂鉤試點。統籌城鄉信息化建設,整合各類信息資源為“三農”服務,重點抓好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6)強化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各市尤其是帶縣較少的市要通盤制定城鄉發展規劃,加大市級財政性建設資金對農村建設的投入,組織城市有關單位和企業幫扶農村。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的支持力度,組織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人員下鄉服務,建立農業、林業、科技、教育、衛生等部門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農村服務制度。從今年開始,城市醫生在晉陞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之前,必須到農村衛生機構服務一年。加大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農、支教、支醫、扶貧的工作力度。認真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7)建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正確導向,在指導思想、發展戰略、政策取向、規劃佈局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統籌安排城鄉建設,構建平等和諧、良性互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宏觀管理、公共服務等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主動把新農村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通盤籌劃部署。

    三、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8)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抓好關鍵技術攻關和高新技術研發,狠抓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提高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行動,爭取在五年內把全省農作物主推品種全面更新一次,使主要農作物的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55%%以上,自育品種在省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0%%以上。省財政要確保農業科研投入達到法定增長要求,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小麥高産攻關,逐步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繼續抓好糧食豐産科技示範工程、農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和星火科技富民工程。認真組織實施“農機富民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9)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強力推進“121強龍工程”,利用國家農産品示範工程專項資金、省財政農業産業資金、加快皖北地區發展資金、工業“三高”引導資金、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著力扶持一批競爭力和帶動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用足用好國家重點支持糧食主産區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的政策,大力扶持糧油産業化龍頭企業。培育林業龍頭企業,推進林業産業化。優先支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産品初加工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暫免企業所得稅。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爭取五年內使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總數翻一番。籌備成立安徽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10)推進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業,構築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農業生産資料供應體系、農産品國內銷售體系、農産品出口體系、農村市場運行監控服務體系。用三年時間建設和發展鄉村日用消費品連鎖店8000個,農資連鎖店6000個,消費品和農資配送中心215個,標準化農産品批發市場50個,綠色批發市場30個,農産品出口示範基地30個。加強農産品貿易摩擦預警研究,開展農産品對外貿易知識培訓,促進農産品出口穩定增長。加快農業林業減災防災體系、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

    (11)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認真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産業工程,開展水稻産業提升行動,搞好小麥、水稻、大豆良種繁育基地、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標準糧田和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建設。嚴格執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産資料價格調控。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市場主渠道作用,發展大宗農産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力爭五年內全省糧油訂單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完善糧食主産縣獎勵政策,穩定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

    (12)實施農業東向發展。利用安徽省農業優勢,推進産品東進、資金東引、産業東接。建立與東部省市農産品産銷協調長效機制,積極開拓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市場。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引導東部資金投向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的産業分工體系,打造與東部地區互動發展的農産品加工生産基地、生態農業基地、旅遊休閒基地和技能型人才輸出基地。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利用中國國際徽商大會(香港)以及各種行業招商、點對點招商活動,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

    1 2 3  
 
 
 相關鏈結
· 新華社受權播發中央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 中共中央國務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