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社科院召開發佈會通報推出中文本《摩訶婆羅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0日   來源:社科院網站

    4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了科研成果發佈會暨《摩訶婆羅多》、《中國古典文學圖志》出版座談會。來自院內外的2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10余家媒體與會採訪。

    建立科研成果發佈制度,通過有關媒體向社會各界及時通報該院學者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擴大有關學者和學術成果的社會影響,是該院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功能的有益嘗試。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年第1季度共公開出版專著類成果60余部,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類成果180多篇。這些成果涵蓋馬克思主義研究、經濟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哲學、政法社會學以及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和國際問題等哲學社會科學諸多研究領域。有關科研成果的具體目錄,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在該院網站及時公佈。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發佈制度的相關規定,今後該院將於每季度的第一個月召開科研成果發佈會,向院內外有關媒體及時通報上季度本院研究人員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情況。

    在通報2006年第一季度主要科研成果信息後,與會專家重點圍繞《摩訶婆羅多》(中文全譯本)和《中國古典文學圖志》進行了學術研討。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梵文學者黃寶生研究員主持翻譯的《摩訶婆羅多》(中文全譯本)正式出版。這是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季羨林先生翻譯出版《羅摩衍那》之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摩訶婆羅多》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之間,即從産生和最後定型經歷了約800年時間。該書的最終篇幅為“十萬頌”,相當於希臘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篇幅總和的八倍,成為古代文明世界中一部罕見的巨型史詩。全書以婆羅多族大戰為故事主線,匯入了印度古代各種神話傳説、寓言故事以及宗教、哲學、政治、軍事、律法和倫理等,而成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史詩。印度古人也正是希望通過這部史詩來匯集和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遺産。

    該書首任主編蘇克坦卡爾認為,這部史詩蘊含了印度的“集體無意識”,是民族的“靈魂”。兩方學者也認為“如果不了解《摩訶婆羅多》,怎麼能闡釋印度文化”?正因為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史詩,是印度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與會專家表示,《摩訶婆羅多》(中文全譯本)的出版,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印度古代神話傳説、宗教哲學、政治制度、律法論理和社會風俗等,對於推動國內的印度歷史和文化的整體研究也將大有裨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楊義的新著《中國古典文學圖志——宋、遼、西夏、金、回鶻、吐蕃、大理國、元代卷》近日由北京三聯書店正式出版。該書論述了10—14世紀我國跨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重組,即中原文學與邊遠少數民族文學的相激相融問題,探究了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輻射力與邊遠民族文化的“邊緣的活力”交互作用的合力機制和動力系統,提出了10世紀以後的中國文學是漢族文學與多民族、多形態的邊疆文學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層面上齊頭並進而共組的一個博大精深、多元一體又充滿活力的總體文學結構。

    與會學者認為,該書對家族文化及其遷徙與地域文化的關係,城市文化、貶官文化、山林文化及館閣文化之間的關係等人文地理學、文學地理學的相關問題的論述,是著作的重要創新之處。有學者指出,該書從文化層面關注文學的雅俗相推問題,通過考察文人探索與民間智慧的互動互補,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相互影響與轉化,以及書面文學與口承文學如何展示不同的文化智慧,揭示了客觀存在的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良性互動的生態關係,展示了10—14世紀廣闊的文化空間和文化智慧,還原了那一時期的文學整體狀貌。

 
 
 相關鏈結
· 中國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冷溶談如何領會科學發展觀
· 社科院要求科學工作者帶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 江浙滬三地社科院緊密合作共建長三角“思想庫”
· “十一五”社科院將推250至300項高水平成果
· “十五”期間中國社科院完成研究報告4582份
· 中國社科院05年發表專著356部 學術論文468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