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省決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省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4日   來源:新華日報

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為結合實際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構建江蘇發展新優勢,又快又好推進“兩個率先”,現作如下決定。

  一、堅持科教優先方針,努力建設創新型省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性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科技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今後一個時期,江蘇正處於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關鍵發展階段,既面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資源環境制約等一系列嚴峻挑戰,這就決定了我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轉變發展模式,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率先”,科學技術要領先。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科技進步,是江蘇抓住發展新機遇、增強發展新動力、形成發展新優勢的客觀需要,也是江蘇優化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的根本途徑。我們必須堅持科教優先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抉擇,作為“兩個率先”目標的重要內涵,全面提高江蘇的核心競爭力,為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就是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的總目標,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經過10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使江蘇成為創新體系富有特色、創新主體充滿活力、創新機制健全高效、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文化鮮明活躍、創新環境愈益完善的地區;全省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科技引領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科技研發投入、科技進步貢獻率、對外技術依存度、專利授權量等主要創新指標提前達到國家的要求,科技進步綜合水平排序居於全國前列,部分産業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加速從“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提升,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從傳統的投入拉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基本實現從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的跨越。

  “十一五”期間,是為江蘇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全省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主要目標是: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工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50%左右和60%左右,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專利總量居全國前列,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在優勢産業領域形成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在社會發展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科技創新環境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建立佈局合理、良性互動、開放配置、運行高效、富有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建設創新型省份,必須遵循“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國家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立足江蘇現有基礎、自身優勢和發展需要,堅持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對外開放與省內發展緊密結合,政府主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與市場導向作用緊密結合,科技創新與科技創業緊密結合,堅持抓住關鍵、重點突破、著力應用,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主線,把突破重點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作為主攻方向,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重要著力點,把産學研結合作為主要途徑,把推動科技創業作為主要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全面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努力在自主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點的自主創新道路。

  二、把握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重點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要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找準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著力解決事關江蘇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點應用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

  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重點突破能源、資源、環境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和諧社會提供科技支持。積極開發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技術和節能技術,促進能源結構優化,提高節能降耗水平。在重點産業和重點區域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發展模式,提高自然資源的支撐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領域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攻克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的重大技術問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提升高新技術産業和優勢産業核心競爭力。在對全省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産業和優勢産業領域,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重點在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技術與創新藥物、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産業領域和紡織、石化、冶金、機械等優勢傳統産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搶佔産業技術制高點,加快高新技術産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攀升,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産業、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戰略産品、知名品牌和企業集團。以推廣信息技術和節能技術為重點,廣泛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在重點行業和區域組織實施科技創新示範工程。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圍繞提高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促進高效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突出抓好生物技術、優質高産新品種選育、安全生産技術、農産品精深加工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等研究開發和轉化應用,全面提高科技進步對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加強農民科技培訓,促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加快蘇北星火帶科技先導型支柱産業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工程,促進蘇北區域經濟發展。

  集中力量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重點應用領域選擇一批有市場前景、有産業基礎的重大項目,組織集中攻關,加強跨領域的技術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裝備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儘快實現突破,帶動相關領域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和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

  加強重大應用技術的前瞻性研究。適應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以應用為導向,在優勢學科領域和技術前沿方向,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重大應用技術的前瞻性研究,培養拔尖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團隊,為解決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應用科技問題培育原始創新源,提供技術和人才儲備,增強持續創新能力。

  三、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和産學研的緊密結合,加快建立以技術創新體系為重點的區域創新體系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必須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有效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以儘快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重點,全面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引導企業健全技術創新機制,促進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創新活動的主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加大財稅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機制,發揮企業在整合全社會技術創新資源中的核心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主動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和其他技術創新組織。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産學研合作創新活動要由企業牽頭,實施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項目要以企業為依託,政府支持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要向企業傾斜。完善對國有企業的長期競爭力考核,鼓勵國有大型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加快培育一批集研發、設計、製造于一體的科技型骨幹企業,重視發揮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獨特的生力軍作用,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承擔地方各類科技創新任務。

  充分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能量。利用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人才集中的優勢,進一步發揮高等院校在科技創新中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發揮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幹和引領作用。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圍繞區域創新目標,強化對産業、企業發展的服務和支持,積極參與産學研合作,向社會開放創新資源,與地方和企業建立長期科技協作關係,共建産學研基地,積極承擔委託研發項目和轉讓創新成果,支持企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研發中心。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以應用為主的科研導向,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確定研究方向和重點,把科技創新創業對地方發展的實際貢獻作為評價科研工作績效的主要依據。深化高校教學和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學科和專業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大眾化、國際化、現代化步伐,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深化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推動已轉企改制的應用開發類科研機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加快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開發基地。

  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進一步增強各類開發園區的創新功能,推動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二次創業”,提高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軟體園、大學科技園、農業科技示範園和各類科技創業園建設水平。大力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後工作站、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機構,為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轉化和知識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有效載體。

  開放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的科技創新協作,建立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國防科研系統的穩定科技合作關係,不斷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建設開放式的區域創新體系。

  四、有效結合開放優勢和科教優勢,著力推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江蘇是經濟外向度高的地區之一,也是科教力量雄厚的地區之一。建設創新型省份,必須找到有效結合我省開放優勢和科教優勢的現實途徑,在高度重視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同時,大力開展對引進技術裝備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使之成為我省現階段自主創新的主要渠道之一。

  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更加注重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有選擇、高起點承接國際産業特別是産業鏈高端環節的轉移,加強重點産業領域主導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技術和成套技術裝備的引進。通過合作研發設計、聯合承包工程、配套協作製造等方式,積極承接外資企業的技術外溢。限制進口國內、省內已具備研究開發能力的技術裝備,防止盲目引進和低水平重復引進。

  積極開展消化吸收再創新。把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技術引進的重要目標,加強對引進技術裝備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質量控制、檢測方法、安全環保措施等方面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集成和提升的再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支持引進單位和製造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協作,有計劃地組織産學研三方面科技力量,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聯合攻關。確需引進的重大技術裝備,有關企業必須提交消化吸收及再創新方案,明確計劃、目標和進度。對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的先進裝備和産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充分發揮各類開發區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進研發活動的國際化。抓住發達國家部分産業研發環節向外轉移的機遇,大力吸引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研發機構,積極推動外資企業研發活動本土化。支持我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中外合資合作形式興辦研發機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設立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研發,支持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研發交流和外資企業研發設計,通過提高我方在國際性技術研發活動中的參與度,有效增強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五、大力推動科技創業,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推動科技創業,實現人才、技術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創新成果儘快轉化為爆髮式增長的先進生産力,是江蘇推動科技創新的當務之急和主要抓手。

  鼓勵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業。大力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積極支持科技人員、科研機構和企業家利用創新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進一步解放人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擁有創新成果的科技人員和科研團隊,以兼職或離崗等方式,走出來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或與企業家合作創辦科技型企業,吸引海外留學人員、省外科研團隊和科技人員攜帶創新成果來江蘇科技創業,支持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休學創業,加快培養一大批高層次的科技企業家。鼓勵各類科技人員以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服務、項目承包等多種形式轉化創新成果、參與科技創業。保護科技創業人員的合法收益,完善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解除科技創業人員後顧之憂。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為依託,建設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科技資源的共享機制,暢通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的對接渠道。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共性技術、工具軟體、分析測試儀器設備、科技情報等配套技術服務。加強技術産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和技術産權交易、技術評估諮詢、科技成果推廣等仲介服務機構,為科技創新成果的信息發佈和産權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加強創新創業融資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大力發展各類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擴大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總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風險投資,積極引進國外創投機構,加大對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持,為創新創業拓寬融資渠道,提供創業資本募集、銀行信貸、上市融資、信用擔保以及風險投資基金進入退出等方面的服務。加強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人才市場和留學歸國人員服務中心等機構,為創新創業企業和人員提供人事代理、人才培訓、人才交流、創業諮詢等配套服務。

  六、營造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為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有力保障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是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和社會領域的深刻變革,任務繁重而艱巨,需要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落實政策、培養人才、加強領導等多方面紮實做好工作,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勇於創造、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和創業文化,引導人們增強創新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開闊眼界,開闊胸襟,破除束縛創新創業的保守思想、陳舊觀念和過時規定。廣泛宣傳創新創業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加強科學普及,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通過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為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良好的文化氛圍。

  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推進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消除制約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體制障礙,進一步形成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的作用,提高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促進全社會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增強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內在動力和活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業壟斷,實現公平競爭,為科技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自主創新要求的科技管理體制,切實解決部門分割、多頭管理等問題,完善科技決策與諮詢機制,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加強統籌協調,提高整合科技資源、組織重大科技活動的能力。

  制定和落實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國家推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從財政、稅收、金融、政府採購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形成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例穩定增長,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建立財政性資金採購自主創新産品的制度以及政府首購政策和訂購制度。

  加強知識産權創造、應用和保護。將創造和應用知識産權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目標,制定激勵政策,鼓勵發明創造。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知識産權的應用和管理,提高利用知識産權制度的能力。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産權行為,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産權的法治環境。支持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

  加快建設科技人才高地。堅持把人才作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重視依託重大科技任務培養創新人才,重視加強創新團隊建設,重視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尤其是留學歸國人才,重視促進創新人才向産業領域流動、向企業集聚。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健全人才激勵機制,調動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積極性,保證一流人才、一流貢獻獲得一流回報。對創新創業貢獻突出的人才給予政府獎勵。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自主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又快又好推進“兩個率先”、支撐和引領江蘇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擺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門要全面實施《江蘇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認真落實我省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並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省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我省科技創新創業政策的實施細則,保證落實到位。建立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領導責任制,制定相關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加強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績效考核。各地、各部門、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都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單位、創新型企業建設,形成共同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強大合力。

  全省人民行動起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三創”精神,煥發創造活力,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為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而努力奮鬥!

 
 
 相關鏈結
· 江蘇省科技創新大會閉幕 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 江蘇省長在蘇州調研時強調發揮優勢力推自主創新
· 國資委提出五項措施 大力推進中央企業技術創新
· 國資委:中央國有企業應當擔負起自主創新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