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京郊農田將實施保護性耕作實現高水平農業機械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0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從今年開始,農業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將用三年時間,投入8000萬元,在京郊農田全面取消鏵式犁,實施保護性耕作,實現高水平的農業機械化。到2008年,北京市保護性耕作的實施面積將達到230多萬畝,農機總作業成本降低20%以上,農田的揚塵量減少50%左右。

    5月29日,農業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全面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啟動儀式”,雙方簽訂了全面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方案和責任書。此項目的啟動也標誌著我國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開始進入了普及應用的新階段。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在講話中指出,保護性耕作是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雙贏”的耕作方法,已經成為現代農業耕作制度發展的方向。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保護性耕作推廣工作要從試驗示範階段逐步向大面積推廣階段轉變,加快推動條件成熟地區全面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探索建立技術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走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之路。

    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洪文介紹,保護性耕作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與中國傳統的農田耕翻制度不同,主張取消鏵式犁,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並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被稱為農業耕作制度的一場革命。目前,全世界保護性耕作應用面積已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1%。

    李洪文告訴記者,專家論證和試驗示範的結果均表明,實施保護性耕作能夠帶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第一能減塵抑沙“爭天時”,實施保護性耕作可以減少農田揚塵50%左右,大面積實施能有效抑制“沙塵暴”和浮塵天氣的發生;秸稈還田能有效避免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第二能蓄水培肥“保地利”,如果北京100多萬畝作物種植面積全部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每年至少可節約灌溉用水1億立方米,相當於整個懷柔水庫的蓄水量。第三能節本增收“促人和”,保護性耕作將原來的耕、耙、播、收等10多道工序減少為3-5道,如果在北方13個省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億多畝中有60%實行保護性耕作,按平均每畝節本增收50元計算,僅此一項就可為農民節本增收300億元,相當於為北方13省區農民人均增收90元。

    據了解,截至2005年底,農業部在北方13省(區、市)100個國家級項目縣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已達到870萬畝,共實現節本增效6億多元,惠及農戶約150萬戶。(梁寶忠) 

 
 
 相關鏈結
· 北京將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緩解沙塵天氣危害
· 陜西承擔保護性耕作示範項目順利通過農業部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