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調查研究 總結典型經驗
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杜青林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要大力開展調查研究。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農業部從3月初到5月上旬,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調研。兩個月來,由部領導牽頭組成了10個調研組,分赴全國31個省、區、市的175個村進行了實地調研。去年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後,我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宏觀層面確定21個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對於我們全面準確把握中央精神,明確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歷史使命産生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上産生了良好反響。這次調研,是去年專題調研的延伸,目的是通過了解各地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從實踐層面探討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促進提高我部指導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幹部職工投身新農村建設的使命感和自覺性。
這次調研,是近年來我部組織的規模比較大、重心下沉到村的一次實地調研。由於同志們的辛勤努力和各地的密切配合,取得了很大成功。
——通過調研,我們加深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決策的理解。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我部通過中心組學習、進行專題研究、組織形勢報告會、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和理論學習。這次調研,大家與各級幹部、農民群眾廣泛交流,深入村屯對農村實際、農民意願進行直接具體了解,幫助我們從新的角度、實踐層面對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歷史任務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大家一致認識到,中央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十分必要,非常及時;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指導方針、目標任務、基本原則等非常符合實際,符合發展規律,符合農民意願;推進新農村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糧食增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造福于億萬農民。
——通過調研,我們深切體驗到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的巨大社會效應。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後,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紛紛學習宣傳,統一認識;出臺政策,制定規劃;加大投入,強化支持;試點示範,積累經驗。在社會上形成了方方面面“想新農村、議新農村、建新農村”的良好氛圍。各地反映,從來沒有哪一項部署,像這次一樣集中地調動了這麼多部門支持“三農”的積極性。新農村建設在鄉鎮村屯也已是家喻戶曉,農民對中央政策交口稱讚,對新農村建設充滿期待。
——通過調研,我們親身感受到農民群眾的飽滿熱情和創造精神。這次調研的175個村,在資源條件、發展水平、經營模式等方面差別很大,在全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調研發現,絕大多數村都已經採取具體的建設措施,一些村出現了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有的是老典型邁出新步伐,就是那些基礎比較雄厚、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先進村,紛紛按照“五句話、二十個字”的新要求,出臺新的建設 舉措,爭取更上一層樓;有的是示範村先行一步,就是各級示範村,正在緊鑼密鼓制定規劃、實施項目、開展建設,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大成效;有的是企業帶動建設新農村,就是企業家支持家鄉建設,或是企業通過新農村建設發展二三産業,開展生態、民俗旅遊,或是強村兼併弱村、帶動弱村;有的是自力更生搶抓新機遇,就是依靠自身實力千方百計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步伐。總之,在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億萬農民迸發出巨大的創造熱情,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整個新農村建設呈現開局良好的喜人形勢。
——通過調研,我們深刻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責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調研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村新農村建設動靜不大,辦法不多,還沒有找到發展方向和建設切入點,還在等待上面的支持和指導。同時,由於新農村建設剛剛啟動,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有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不夠全面,特別是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重視不夠;有的地方出現急於求成情緒,存在不尊重農民意願,不顧實際大拆大建的苗頭;不少地方對制定規劃重視不夠,存在盲目決策、不符合實際需要的現象;有的地方存在新一輪侵佔耕地、租賣農民宅基地的隱憂;政府投入有限,金融貸款困難。這些情況説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重而道遠,我們面臨艱巨的任務、光榮的使命。
這次深入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促使我們對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律有了新的認識,對下一步農業部門如何推進新農村建設有了更加具體的思路。把這些規律認識、工作思路概括起來,就是要“把握基本點,突出著力點,抓住切入點,統籌關節點”。
把握基本點,將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按照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部署,堅持基本原則,正確處理各方面重大關係,始終保持工作的正確方向。主要是堅持強化四個方面的作用。一要強化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作用。要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新農村建設全部工作。按照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辦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自身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群眾的承受能力,珍惜土地,保護耕地,不大拆大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遵循新農村建設“五句話、二十個字”總要求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科學規劃,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加大城鄉統籌力度,發揮城市的帶動作用。堅持以農民為本,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讓農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二要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把發展農業生産放在首位,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做強做大糧食産業,大力發展畜牧水産業和農産品加工業,加快發展園藝産業,調整提升鄉鎮企業,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全面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持續增産,農民持續增收,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不斷增強。三要強化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切實尊重農民的意願,根據農民意願開展建設。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切實保護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防止侵害農民土地權益、加重農民負擔、增加鄉村債務等現象,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發展和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激發廣大農民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 調動他們的建設熱情和創造潛能。四要強化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進一步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快改革步伐,推進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建立黨和政府各工作部門合力、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引導農民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辛勤勞動建設自己幸福家園的激勵機制;建立引導全社會力量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
突出著力點,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重點工作。進一步明確新農村建設的主攻方向,努力在重點領域儘快取得積極進展。一要以制定規劃為先導,通過規劃引導新農村建設。要注重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組織專家指導縣、鄉、村開展規劃制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制定中長期規劃,又制定分階段實施方案、制定年度建設安排。規劃不僅要指導村莊建設, 更重要的是要指導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以後,應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紮實推進,防止急於求成,造成浪費。我部已在每一個省區市確立一個新農村建設聯絡縣, 每個聯絡縣確立一個示範村和兩個聯絡點, 我們要派出幹部和專家指導這些村制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這項工作已經明確了責任司局,各單位要加緊工作,儘快制定好規劃,並彙編成冊,發給各地作為參考。二要以增糧增收為中心,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始終繃緊糧食生産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糧食生産,切實做到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提高單産、節本增效、提升能力。必須始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切實保障務工農民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防止加重農民負擔。切實把新農村建設和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三要以發展生産力為根本,堅持不懈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爭取加大投入,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 努力提高農村生産力和農業勞動生産率水平。動員組織農民積極參與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步伐,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四要以加強農民培訓為載體,全面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民培訓,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特別是要以農業科技和經營管理知識為重點,加強對農村青年的示範性培訓,提高農民的務農技能和素質。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實施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農民進入非農産業和城市就業的能力和競爭力。五要以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大力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從農田水利、改水、改廁、改灶、改電、改路等農民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著力解決農民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完善農業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新機制,滿足廣大農民對實用科技的迫切需要。加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三電合一”,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加快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步伐,加強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
抓住切入點,進一步明確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思路。下移工作重心,找準能夠直接作用到基層、落實到農戶的工作突破口。在新農村建設中強化五大支撐,即主導産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興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一是主導産業強村。抓住“一村一品”不放,在發揮特色和優勢上動腦筋,在延長産業鏈、開拓市場上下功夫,推進鄉村培育主導産業,通過“一村一品”的産業發展增強村的經濟實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工商企業富村。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 引導鄉鎮企業調整産業結構、推進科技進步、創新經營機制,引導、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工商企業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三是科技人才興村。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培養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入戶, 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體培訓的實施範圍,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産增收。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農村基層負責人培訓計劃,培養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造就一大批種養能手、經營能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和建設家鄉。四是生態家園建村。積極推廣農村“資源-産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加強生態家園建設,幫助農民解決生活燃料短缺問題,帶動種養業發展。發展太陽能利用,開發農村清潔能源。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農村家園清潔、水源清潔和田園清潔。以村為單元, 建立鄉村物業。五是支部組織帶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要選好村幹部,特別是配強村黨支部書記。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的成果,建立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把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來,在新農村建設中體現共産黨員的先進性,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統籌關節點,努力形成新農村建設工作新格局。實施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職能部門明確職責、上下聯動、內外結合。農業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光榮、艱巨職責。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後,我部明確了圍繞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增目標”,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的整體思路,力圖通過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拓展農業發展的領域和途徑,提升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支撐保障能力,來全面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強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産業支撐。為此,我部啟動實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行動、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增強行動等“九大行動”。這次調研了解到,各地普遍認為,農業部門貫徹中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部署行動快、措施實、力度大。今後我們要繼續按照已有的部署,統籌新農村建設這個系統工程的各個關節點,形成“省部共建、主抓靠縣、行動在村、實惠到戶”的工作格局,與各方面共同努力為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做出貢獻。省部共建,就是要充分發揮省級政府、中央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能作用和優勢,加強合作,共同推進;主抓靠縣,就是要充分發揮縣(市)承上啟下、聯結城鄉的樞紐作用,主要依靠他們引導外部力量,整合內部資源,加強規劃指導和公共服務,幫助村級解決具體問題;行動在村,就是規劃制定、項目實施、村民動員等等都要由村來組織付諸行動,各級政府都不能包辦代替;實惠到戶, 就是要把新農村建設的成果體現到戶,確保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讓我們在惠及幾億人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作出無愧於時代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