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科技部等三部門發佈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規劃綱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日   來源:科技部網站

    7月4日,科技部會同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了《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規劃綱要》,正式啟動“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現將計劃全文公佈如下。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與疾病進行鬥爭過程中積累的寶貴人類財富,應該能為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發揮重大作用。為提高以中醫藥為代表的世界傳統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能力,特製定“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一、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科技的進步,人類生存環境、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醫學模式、醫療模式和疾病譜正在發生轉變,在現代醫學不能充分滿足人類防治疾病、維護健康需求的今天,國際社會已經意識到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藥的健康觀念、醫療實踐的有效性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將可能為人類提供醫療衛生保健新模式。世界各國紛紛從法律、標準以及市場準入等方面加大了對傳統醫藥的支持。WHO強調傳統醫藥能夠在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推進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的結合。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世界傳統醫藥巨大的醫療科研價值、市場潛力正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重視,國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

    由於文化、歷史和宗教背景不同,中醫藥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尚未被現代社會所廣泛接受和理解,與其它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間缺乏相互交流的語言;中醫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和評價比一般的藥物要複雜,其評價標準和方法的客觀性和可重現性尚有待規範;中醫藥不良反應的監測系統不完善。如何分享數千年積累的海量中醫藥信息、不斷産生的新的研究資料和産品信息,避免重復和浪費,如何共享中醫藥知識産權,兼顧各方利益,以及如何在國際範圍內開展中醫藥研究、教育與培訓,向世界公眾完整準確地傳播中醫藥知識,保證安全有效的使用,尚缺乏技術和方法。中醫藥在防治人類現代疾病和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遠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21世紀以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和系統科學等為前沿的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的不斷增長、大量數據庫的出現、分析工具和技術的進步為解答上述中醫藥等傳統醫藥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這些問題的解答有可能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産生,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科學的發展産生歷史性的改變,從而使人類認識生命和疾病過程的方法和手段從整體和綜合的角度得到充實和完善。

    二、宗旨

    通過國際科技合作,深化對生命現象的認識,推動醫藥科學發展;提高中醫藥等傳統醫藥服務人類衛生健康能力,發展傳統醫藥産業,有效降低維護人類衛生健康的社會經濟成本;促進中西醫藥體系互補和完善,形成新的醫療保健模式和服務體系。促進東西方文化交融,溝通傳統與現代,加強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相互理解,實現世界和諧發展。

    三、原則

    人類健康為本。加強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和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外醫藥結合。加強中醫藥等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深化對中醫藥科學內涵的認識,促進中醫藥數千年形成的有效防治方法和手段和世界主流醫學體系相結合。

    合作互利共贏。根據世界各國特點和健康需求,按照國際慣例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合作,尊重和保護參與各方的經濟利益和知識産權,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各國在建立中醫藥等傳統醫藥法規和醫藥評估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信息和資源共享,使中醫藥等傳統醫藥得到更加廣泛、合理的使用。

    四、目標

    通過選擇代表傳統醫藥的中醫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闡述中醫藥療法的作用機制,增進對中醫藥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接受;研製開發國際市場需求大、安全有效、質量穩定可靠的中醫藥産品,進一步提高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強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能力;制定中醫藥監督管理及質量保證技術指南,建立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的中醫藥國際標準規範,適應世界各國制定並實施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藥國家政策及法規的需求;促進中醫藥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衛生保健系統相結合,增加中醫藥的可獲得性、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為世界各國和地區培養高水平的中醫藥國際化人才隊伍,尤其是世界各國所需的本土化高級人才,在國際範圍內完整準確地傳播中醫藥知識,引導醫生及消費者更加合理地運用中醫藥。推動中醫藥等傳統醫藥進入國際醫藥保健主流市場,滿足人類社會對中醫藥等傳統醫藥的醫療衛生保健需要。

    五、優先領域和主要任務

    (一)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預防和養生保健臨床研究

    應用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信息技術等現代多學科的方法和技術,開展神經精神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瘧疾、艾滋病等中醫藥防治具有優勢和特色,國際社會迫切需求的常見病、多發病及重大疑難疾病等病種的診療方法、治療方案、評價標準的臨床研究,建立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的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方法和標準,並對行之有效的成果進行推廣。針對世界不同國家民眾醫藥健康需求特點,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研究針灸、推拿和氣功等中醫藥有效預防慢性病、亞健康狀態的方法和作用機理,不斷提高中醫藥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水平,滿足現代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衛生醫療保健需求。

    (二)研究並促進開發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現代中藥産品

    依據世界各地區特點和不同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數千年積累的中醫藥資源,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借鑒國際通行的醫藥標準規範,研究並促進開發在防治現代人類難治病、疑難病方面有特色、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中藥産品,提高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貢獻度。

    針對中藥産業鏈長,成分複雜、質量控制難度大、生産工藝複雜的特點,有效引進、消化、吸收和集成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形成具中藥生産特點、國際認可的現代中藥生産技術和方法;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大型中醫藥研發、生産(種植)和銷售集團,增強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可獲得性、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三)中醫藥國際標準與規範研究

    借鑒中國中醫藥及國際社會傳統醫藥標準的經驗和教訓,參考國際現代醫藥標準規範,依據世界各地區特點和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狀況,建立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可、適合中醫藥特點和各國(地區)具體情況的標準規範,包括疾病診斷、治療方法、療效評價、藥理和安全評價、質量控制等在內的中醫藥醫療、教育、研發和生産的國際標準和規範,以及多語種的譯釋標準等。制定中醫藥國際註冊技術指南,建立中醫藥國際認證認可中心,逐步形成國際性的中醫藥監督管理及質量保障體系,規範中醫藥國際市場,保證中醫藥應用的安全有效。

    (四)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

    結合不同國家和地區政府和科學界的興趣點,促進世界各國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醫院、生産企業間專業知識和科技力量的聯合,建立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雙邊或多邊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中藥安全評價中心、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構建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平臺,聯合開展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作用機理、有效防治方法和新藥研究,以及為國際科學界接受和認可、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標準和方法研究。

    (五)中醫藥知識的傳播

    依據世界各國的特點,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模式的中醫藥國際傳播體系。出版發行有國際影響的中醫藥學術刊物;建立多語種的國際中醫藥信息區域中心,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世界傳統醫藥醫療、科研、教學、管理、法律法規和市場等傳統醫藥國際信息中心;翻譯、編撰和出版中醫藥國際醫療、教育、宣傳教材,以及古典醫籍和現代研究成果的書籍;在世界範圍內開展中醫藥教育、醫療活動,加強中醫藥科普教育和文化宣傳;推廣適宜的中醫藥技術和産品;支持世界各國和地區中醫藥協會與當地包括傳統醫藥協會在內的各種學術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為國際社會了解中醫藥知識提供完整準確、科學客觀的資料和權威渠道。

    (六)培養國際科技合作人才

    利用中醫藥管理、醫療、教育、研發和生産的經驗,結合世界各國現代醫藥和其它傳統醫藥的做法,培育具有新型知識結構的中醫藥醫療、教育、研發、生産、銷售和管理的人才隊伍,尤其是要為傳統醫藥人才缺乏的國家和地區培養本土化的高級人才,滿足當地發展傳統醫藥的需要。

    六、組織與管理

    (一)成立計劃組織機構

    由科技部代表中國政府協調有關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組織實施“計劃”。成立“計劃”組織國際理事會,啟動多邊合作機制。

    由科技部組織,在全球範圍內聘請中醫藥及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成立“計劃”組織國際專家委員會,提出“計劃”的優先領域、重點內容和合作方式供“計劃”理事會決策。

    (二)設立專項資金

    中國政府出資啟動“計劃”,在“計劃”的實施階段,中國政府將加大投入並設立“計劃”專項資金,同時吸引外國政府利用其用於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的研究資金共同實施“計劃”。同時重視吸引在國際醫藥市場上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資金投入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

 
 
 相關鏈結
· 科技部等三部門發佈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規劃綱要
· 中國政府倡議制定的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