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了事關民生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問題,決定對本市“新農合”籌資標準進行調整。未來三年,全市遠郊區縣“新農合”的人均籌資標準每年將增加100元,到2010年,參合農民每年“醫保賬戶”上的數字將從現在的220元增至520元。
市政府每年再拿1個億
據了解,目前全市郊區農村已經有265萬人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佔總人數的89%左右。為進一步規範管理,北京將打破區縣間的差異,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農合”籌資標準全市統一,再由市政府對不同功能區的參合農民實行分類補助。
此次政策調整後,未來三年全市遠郊區縣“新農合”的人均籌資標準每年將增加100元。市政府每年將再拿出1個億存入農民的年“醫保賬戶”,其中對生態涵養發展區(含昌平、房山區)的參合農民每人補助45元,城市發展新區的人均補助則為35元。不足部分由區縣政府、集體和個人共同籌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城市功能擴展區的“新農合”調整政策正在加緊研究中。門診補償比例將升至40%。
過去的三年間,北京“新農合”的人均籌資額已經從102元增加到了220元,但籌資水平的增長趕不上農民醫療支出的增長速度,再加上“新農合”的住院補償率不高,醫療費用中的七成仍需自負,農民的醫療負擔並沒得到持續有效的減輕。根據統計,2006年全市“新農合”的住院補償比例和門診補償比例分別為27%和7%,補償受益人次為97.86萬人,僅佔總數的37.49%,這讓不少參合農民找不到受益的感覺。此次調整之後,計劃到2010年,“新農合”的門診補償比例將提升至40%左右,住院補償比例和補償受益也將分別提高到65%和90%。
自費部分超出一定數額進行“二次補償”
為使資金使用更趨合理,此次調整還提出了“二次補償”的概念,這是在一次補償的基礎上,當自費部分超出一定數額後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2008年統籌標準確定後,按每人每年提取50元作為“二次補償”資金。此外,本市的“村級醫療機構基本用藥制度”也將逐步建立起來,今後農村的基本藥品將採用減少包裝等方式降低成本,通過村醫直接、快捷地提供給參合農民,擴大受益面,充分體現“新農合”“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門診”的功能定位。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農合”籌資標準的調整只是全市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農合’是讓農民‘看得起病’,我們還要通過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讓農民‘看得上病’,通過衛生人才隊伍培養、提高服務能力,讓農民‘看得好病’,最終通過健全農村衛生防疫體系使農民‘少得病’,從根本上減輕農民的負擔。”(趙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