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南寧、柳州、桂林等8個廣西區域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和6家集中監測重點醫院授匾。這樣,廣西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延伸到基層,廣西藥品評價報告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在很多人的心中認為,藥品不良反應就是藥品有問題、不合格。其實,藥品不良反應指的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就是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現、報告、評價和控制的過程。因此,一個藥品的副作用發現得越多,説明人們對這個藥品的認識就越全面。
據廣西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介紹,2008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到3078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2.7%。在廣西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一份今年5~6月份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分析報告上,記者看到,在1493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非中成藥引起的不良反應佔了82.77%,中成藥佔了17.23%;非中成藥中,抗生素類藥品佔了39.52%,排在第一位。
據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楊永峰説,醫院是發現和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場所,也是藥品不良反映報告的主要來源。在今年報告的3078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絕大多數都是由醫院報告的。
因此,今年,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自治區衛生廳下文建立全區藥品不良反應集中監測重點醫院協作網,廣西醫科大一附院、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中醫一附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等6家患者較多、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成為第一批協作網入網醫院,加入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中來。同時,藥監部門還把全區14個市劃成8個區域,成立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區域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這樣,就能把監測網絡延伸到全區各個地區。通過協作網,就能快速調查廣西突發、群發、影響較大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獲知其發生率、影響範圍和影響因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