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08年—2012年天津市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制定出臺。規劃表明,到2012年,天津市每個街道擁有1個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舊樓區800平方米以上,新區2000平方米以上);80%的社區擁有1個社區服務站(舊樓區200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區400平方米以上),建立市、區縣、街鄉鎮、社區四級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信息網絡,提高社區建設水平,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在建設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的同時,天津市將全力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覆蓋社區各類業務的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建立一體化、多功能的市場化服務體系。屆時,您只需撥打統一的社區信息服務電話號碼,就能得到就業、保障、衛生、救助、衛生、教育、體育、福利、養老、安全、環境、流動人口管理、志願服務,以及家政、繳費、配送、娛樂、氣象、旅遊等全方位、便捷的社區服務。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天津市還要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採取“缺什麼補什麼”的方式,鼓勵單位和個人創辦經營性服務,形成“十分鐘服務圈”,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週到的服務。
結合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開發就業崗位,挖掘社區就業潛力。探索建立信用社區、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聯動機制,為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創造條件。社區年創就業崗位9萬個,到2012年,實現社區新增就業人員45萬人。
加快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居家的孤老、體弱多病和身邊無子女老人提供各種服務,推動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全面落實。到2012年,80%的老年人依託社區實現居家養老,10%的老人實現政府購買服務。加快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到2012年,30%的社區建有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站和殘疾人托養站,60%的社區實現各類老年服務組織網絡化,老年人服務隊伍達到5萬人。
加強社區救助服務。到2012年,社區救助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大力發展社區慈善事業,到2012年,社區捐助接收站點、“慈善超市”的覆蓋率達到60%,並完善各項制度,切實加強管理。
加強社區生活保障性商業服務。全力推進便民商業進社區、便利服務進家庭、菜市場建設進街道。在原有早點快餐、便利店和物資回收3種基本業態基礎上,新增美容美發、洗染、維修、家庭服務等服務業態,不斷提高覆蓋率和連鎖率。到2010年,全市社區7種業態覆蓋率達到100%,建設具有便利店、早點快餐、日鮮食品、美容美發、洗染、照相、物回、維修、家政服務、儲蓄、郵政、藥店、音像、菜市場等14種服務功能齊備的社區商業中心200個。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到2010年,城市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基本達到100%。城區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雙重網底職能,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重點,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推進衛生服務機構與大中型醫療機構協作,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機制。
逐步建設方便社區居民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活動的場所。加強對社區休閒廣場、演藝廳、棋苑、網吧等文化場所的監督管理。統籌社區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學院、市民學校的作用,積極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
培育群眾性體育組織,配置相應的健身器材,不斷增強居民體質。到2010年,有條件的社區都要達到一校(市民學校)、一場(室外活動場地)、一室(文化活動室)、一徑(體育健身路徑)、一廊(宣傳長廊)的“五個一”標準。到2012年,全市80%的社區要建成文明社區。
繼續搞好社區舊樓區綜合整修,各區縣財政每年要投入必要資金進行維修養護。切實搞好社區綠化、美化、凈化,搞好垃圾分類處理、噪聲污染治理、水資源的再生利用等工作。大力開展創建國家環保、衛生、園林城區“三創”活動,落實國務院“限塑令”,到2010年,在社區徹底消滅“白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