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一條重要的多金屬成礦帶,東崑崙有望成為青海新的重要礦産地”。日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湯中立、鄭綿平、裴榮富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莫宣學,以及中國地調局原局長葉天竺研究員等在內的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在會診把脈青海地質找礦工作時這樣認為。
東崑崙成礦帶西起青新邊界,東以瓦洪山——溫泉斷裂為界與鄂拉山相接,北以柴達木盆地為界,南至崑崙山南坡,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已被列為全國19個重要成礦帶之一。近年來,青海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項目資金,加大勘查投入,不僅帶動了商業性地質勘查,而且找礦前景逐步顯現,新發現了一大批礦點、礦化點,圈定了幾百處物化探異常,為進一步找礦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時,礦産勘查成果也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進展和突破,新發現和評價了大中型礦床8處;對前人發現評價的五龍溝金礦、尕林格鐵礦在其深邊部的找礦有了重大進展,礦床規模進一步擴大、資源量大幅增加;累計新增金資源量超過100噸、多金屬資源量近400萬噸,鐵礦石量大於1.5億噸,鈷資源量近2萬餘噸。
目前,這一區域礦産勘查及其地位正在不斷提高。今年,青海啟動的9個整裝勘查項目中有4個整裝勘查項目部署在東崑崙成礦帶上,對省政府提出的三年有新進展、五年實現重大突破、八年形成資源勘查開發新格局的“358”成果目標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院士專家建議,東崑崙近十年來的地質找礦取得了重大進展,找礦潛力十分巨大,但目前勘查和研究力度仍然不夠,需加大投入,加快進度,快速評價,儘快實現找礦突破。 (記者/賈明 康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