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世博人家"轉型"上海人家"的可行性方案已在研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1日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為了給世博遊客提供特色住宿,上海市授牌了187戶“世博人家”,其中約三分之一可提供住宿服務。世博期間,入住遊客與“世博人家”結下了深深的情緣,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世博會結束,受到眾多境內外遊客青睞的“世博人家”會不會隨之結束?它能否繼續保留,成為上海旅遊接待的一張特色名片?記者20日從上海市旅遊局獲悉,“世博人家”轉型為“上海人家”的可行性方案已在研究中。

    結下深深的“世博情緣”

    記者來到徐匯區龍華街道“世博人家”翁盛星老人家,老人拿出剛剛收到的一封掛號信,寄信人是福建漳平的聶欣穎小朋友,她是世博期間老翁家接待的一位“世博小客人”。在信中,聶欣穎小朋友向翁爺爺彙報了最近的學習情況,並寄來了世博期間在老人家裏的合影。

    每一位在翁盛星家居住過的客人都在他的留言本留了言,老人時常翻看,重溫與客人們一同度過的美好時光。一位來自廣州軍區姓葉的老首長最讓老人記憶深刻,臨別時他留下了一段打油詩:“觀世博住世博人家,老翁老張服務熱情又到家;依依不捨離開老翁的家,老葉小葉會想起上海這個家。”

    在徐匯區共有30戶“世博人家”參與世博接待,他們接待的遊客中既有兄弟省市和港澳臺遊客,也有來自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遊客。入住遊客大都和“世博人家”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如今,雖然世博會已經落幕,但熱心的“世博人家”主人們紛紛表示,只要有需要,家門隨時向客人敞開。

    認識“不一樣的上海”

    在徐匯區西雅圖小區,“世博人家”女主人徐陽告訴記者,“世博人家”不僅僅解決了遊客住宿問題,它更是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在世博接待中,徐陽和她的女兒陪同美國女教師參觀了上海的著名高校,一起探討國內外教育問題;她們還帶著來自法國的設計師夫婦參觀各種風格的上海老洋房。外國遊客在留言中表示,以前對上海的印象只是黃浦江和東方明珠塔,對上海的了解都是抽象的、片段式的,經過與“世博人家”的交往,他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上海”。

    在歐美國家,有一種很流行的住宿方式叫“家庭接待”,即國外訪問者在當地居民家中居住。它的魅力在於,通過這種具有親和力的接待方式,可以讓遊客的腳步慢下來,深入到當地人生活中,細細品味這座城市的韻味。當遊客入住時,主人會像對待親友一樣接待他們,告知附近各種公共設施的有用信息,但同時也會要求住客適應主人的生活習慣。“世博人家”其實就是一種有組織的規範化的“家庭接待”。徐陽告訴記者,她希望“世博人家”在後世博時代能得到延續,使之成為海派特色的“家庭接待”。

    “上海人家”呼之欲出

    記者了解到,《“北京人家”服務標準與評定》將於12月1日起實施,其中對住戶成員、住宿條件、衛生及安全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這是“奧運人家”轉型“北京人家”後的首部規範性文件,這意味著“北京人家”得到了正式承認。

    那麼,作為與“奧運人家”一脈相承的“世博人家”,世博結束後能否轉型為“上海人家”呢?上海市旅遊局表示,目前正聯合相關部門規劃“世博人家”的深度發展。“世博人家”要轉型成為“上海人家”,首先要尋求法律標準上的突破,“世博人家”只是在世博期間的臨時住宿,而今後的常態化發展需要有法律依據。其次,相比“世博人家”,“上海人家”在家庭生活氛圍、社區文化上將有更高要求。

    按照旅遊部門初步構想,未來的“上海人家”只接團隊遊客,不接散客,實行統一管理。根據區域不同,可分為兩種:郊區的“上海人家”將以住宿和農事活動為主,讓遊客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市區的“上海人家”將兼容參觀和住宿兩大功能,入選家庭需有可展示的家庭手藝氛圍,並要求有特色的社區文化。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旅遊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800億元
· 世博會催生上海市窗口服務行業修訂完善70件規範
· 海關總署:截至7日世博會復運出境物資已逾七成
· 世博會吸引境外參觀者425萬人次 佔參觀總數5.8%
· 世博人家歡迎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