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公佈2010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報告
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提高
環境保護部日前公佈了2010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報告,據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結果顯示,2010年,全國環境質量與去年相比保持穩定。
地表水總體為中度污染,重點湖庫未發生大面積水華,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為輕度污染。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國酸雨污染依然較重。重點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夜間噪聲污染相對較重。典型農村地區地表水為中度污染,空氣質量良好。
從環境監測結果來看,"十一五"以來,全國地表水水質持續好轉,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個別地方和區域污染指標超過國家標準,污染依然嚴重,全國環境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質比例上升
2010年,全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51.9%,較2009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較2005年提高了14.4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20.8%,與2009年基本持平,較2005年降低了6.6個百分點,達到《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目標(〈22%)要求。
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CODMn)年平均濃度呈逐年下降趨勢,2010年高錳酸鹽指數年平均濃度較2009年下降了3.9%,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質標準。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濃度超過Ⅲ類水質標準,成為影響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西南諸河、海河、長江、黃河等水系共有40個斷面出現鉛、汞等重金屬超標現象。
七大水系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9.6%,較2009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較2005年提高了18.6個百分點,達到《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目標(〉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長江幹流水質為優,支流水質良好。三峽水庫水質為優。黃河干流水質為優,支流為重度污染。珠江幹流水質良好,支流水質為優。松花江幹流為輕度污染,支流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質為優,支流為中度污染。海河水系為重度污染。遼河干流為輕度污染,支流為中度污染。
重點湖泊中,太湖湖體為重度污染,屬輕度富營養,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和總氮、總磷濃度較2009年有所下降。與2009年相比,4~6月水華發生頻次降低,7~8月水華有所加重。滇池湖體為重度污染,屬重度富營養,較2009年有所加重,4~8月持續出現區域性水華。巢湖湖體為中度污染,屬輕度富營養,4~8月,水華發生情況較2009年有所加重。洪澤湖湖體為中度污染,屬輕度富營養。洞庭湖湖體為重度污染,屬輕度富營養。鄱陽湖湖體為輕度污染,屬輕度富營養。丹江口水庫水質良好,屬中營養。
2010年,監測的39條國界河流中,入境河流水質為優,出境河流、界河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中俄界湖興凱湖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中蒙界湖貝爾湖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氮。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下降
2010年,全國近岸海域為輕度污染,一、二類海水比例佔62.7%,較2009年下降10.2個百分點,較2005年下降4.5個百分點。三類海水比例為14.1%,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比例為23.2%,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四大海區中,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海水為中度污染,東海近岸海域海水為重度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黃河口和北部灣水質為優,膠州灣為輕度污染,遼東灣為中度污染,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為重度污染。11個沿海省份中,海南、廣西、山東一、二類海水比例超過80%,其中海南一、二類海水比例達到100%。
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提高
2010年,環保重點城市空氣污染物年均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為73.5%,較2009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較2005年提高了30.3個百分點。95.6%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個百分點,達到《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目標(〉75%)要求。
2010年,重點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上升2.9%和1.1%。與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基本持平。
世博會期間,上海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優良天數比例為98.4%,較2009年上升2.7個百分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達到歷年同期最低水平。
亞運會期間,廣州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優良天數比例為100%,較2009年上升12.5個百分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酸雨污染依然較重
2010年,全國酸雨(pH年均值低於5.6)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面積的12.6%,與2009年基本持平,較2005年下降1.3個百分點,總體略有減小。較重酸雨區(pH年均值低於5.0)和重酸雨區(pH年均值低於4.5)的面積基本穩定。酸雨集中分佈于長江沿線及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全國酸雨分佈區域、酸雨類型未出現明顯變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質為硫酸鹽。
城市噪聲質量保持穩定
2010年,環保重點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各類功能區噪聲晝間達標率高於夜間,3類功能區達標率高於其他類功能區。4類功能區(交通幹線兩側區域)夜間噪聲超標較嚴重,超標率約62.7%。
生態指數值總體呈上升趨勢
2005年~200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在"一般"水平,未發生明顯變化,200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值(EI)與2008年相比,增加0.5,與2005年相比,增加0.9。EI值總體呈上升趨勢。
農村空氣質量總體良好
2010年,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74個農村"以獎促治"村莊開展了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地表水總體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糞大腸菌群、氨氮、高錳酸鹽指數。27個省份共監測農田、菜地、養殖場周邊、企業周邊、污灌區、垃圾場周邊等6種土地利用類型的507個土壤樣品,超標率在11.1%~42.6%之間,主要污染指標為重金屬、滴滴涕等。企業周邊土壤、農田土壤污染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