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驅車數百公里,深入密雲、懷柔深山區,現場察看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地貌特點,研究加快推進險村險戶安置轉移工作。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安順,市委副書記吉林一同參加。
車輛駛進密雲縣太師屯鎮龍潭溝村,只見山勢險峻,流水淙淙,青草綠樹,風景宜人,但這裡卻是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高發地段。郭金龍、王安順下車走到河溝邊,仔細查看地形地貌,詳細詢問當地排查險情、避免災害造成傷害的情況。“這幾戶群眾都搬走了嗎?”郭金龍指著河對岸的幾戶民居問。“這個自然村的98個險戶已經全部搬進了新居!”鎮黨委書記王如新回答。“搬遷險戶之外,還要做好河道疏浚和防止山體滑坡的工作。”王安順囑咐道。
沿河上溯1公里,半山腰安全處是龍潭溝村的安置新村。一年前,孫秀海一家從河溝邊的泥瓦平房搬進了這裡的兩層小樓。郭金龍走進院子,與孫秀海嘮起家常:“搬來這裡花了多少錢?”“政府按人口給補貼了6萬,我們又自籌了2萬多。”孫秀海説。“你們願意住在山上,還是想搬到平原去?”郭金龍又問。“在山裏住慣了,現在房子又蓋好了,住得更踏實。”孫秀海還告訴郭金龍,家裏搞起了民俗旅遊,二樓供遊客住宿,生意還挺紅火。
與龍潭溝村情況相似,懷柔區琉璃廟鎮龍泉峪村也地處山洪泥石流易發區。走進村裏,可以看到防汛措施十分嚴密:轉移路線上設置了明確路標、地勢較高處搭建了防汛帳篷、蓄水井口鋪上了防護網、電線桿上架好了防汛喇叭,由於措施到位,“7·21”特大自然災害中村裏無人傷亡。關於搬遷工作,鎮黨委書記鮑曉健彙報説,居民們有搬遷願望,但不想離得太遠,鎮里正考慮就近安置。郭金龍説,我們一定要安置好群眾的生産和生活,解決好農民的就業問題。
離此不遠的雙文鋪村是通過搬遷實現産業發展、百姓致富的典範。5年前,該村依託泥石流險戶搬遷的政策支持,著手進行新農村建設,由於村莊地處琉璃河發源地,山清水秀,搬遷後村裏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打造了白河灣溝域經濟産業帶,依靠民俗旅遊業帶動村民發家致富。“一聲長嘯群山應,幾陣回聲萬谷鳴。”市領導被一副充滿豪情的對聯所吸引,走進女老闆徐艷華的民俗院。女主人説,8月11日就是週末,馬上就會客滿。這樣的民俗院全村共有95戶,接納2000名遊客不成問題,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村裏的富裕戶一年能掙到近40萬。“我們反復叮囑村民,這裡的水源和環境是民俗旅遊最大的優勢,一定要為北京守好這片水源地。”鮑曉健彙報説。
郭金龍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山區搬遷工作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要求有關部門推廣成功經驗,在安置轉移過程中認真做好群眾工作,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遵從自然規律,注重科學規劃,兼顧好保障安全和發展經濟的關係,確保山區居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市領導李士祥、牛有成、趙鳳桐、陳剛、夏佔義,市政府秘書長孫康林一同調研。(湯一原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