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破“中梗阻”,嚴防政策紅利被稀釋

2019-07-08 11:37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媒體報道,根據企業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的問題線索,國辦督查室于近日派員赴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裏口岸,就口岸進出口環節收費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發現,企業反映問題屬實,滿洲裏口岸部分單位和企業存在違規亂收費、變相漲價收費等問題,大幅增加企業成本,抵消減稅降費效果。

通報顯示,滿洲裏市政府以經營服務性收費名義,規避國家規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審批權限,向企業收取屬於政府收費性質的口岸設施維護費,屬於違規設立政府收費項目、加重企業負擔的亂收費行為;滿洲裏海關下屬滿洲裏融合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變相上漲車載原木熏蒸服務價格;滿洲裏萬利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強行向企業收取倉儲費。

通報中更給出了一組詳細的數據:因為某項額外收費,“減稅紅利直接被衝抵70%”,“直接蠶食減稅紅利11.1%”,因為變相漲價,企業負擔增加,“直接蠶食減稅紅利39.3%”……

紮實的數據顯示,國辦本次的督查做足了功夫。而“蠶食減稅紅利”這樣的嚴厲表述,更彰顯了本次點名通報的分量。

眾所週知,近年來,中央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如明確提出由稅務機關徵收社會保險費後,徵管程序不變、繳費方式不變,而在減稅層面,更是連續推出了一批普惠性減稅措施,包括大幅放寬可享受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提高增值稅起徵點等等。

這些政策措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給企業穩定的預期,著力降低其運營成本。而對企業來説,有沒有比較穩定的預期,能不能將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降下來,關係到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我看還沒有其他辦法比這種辦法給企業帶來的感受更公平、更有效。”

但假若中央政府惠民惠企的政策在落地時遭遇變通和打折,結果又會如何?現在滿洲裏提供了一個實例。事實證明,如果地方落實中央政府惠民惠企的政策不徹底甚至大搞變通,輕則會讓社會和公眾的獲得感有所欠缺,重則還可能加重企業負擔,使企業的處境更為不利。

減稅降費政策在執行中可能走樣需要格外警惕。今年4月,審計署發佈公告,指出一些地區和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貫徹“六穩”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也特別提到,部分地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到位”。

國辦通報中表示,“對一些地方出現變換花樣亂收費、亂漲價抵消減稅降費成果的現象,必須露頭就打、施以重拳、決不姑息,堅決斬斷伸向減稅降費紅利的黑手”。之所以必須如此,原因也十分簡單:減稅降費直觀上對企業有利,也一定會惠及國計民生;減稅降費是提升經濟活力的根本之策,而決不是一時權宜之計。

“言必信、行必果”,“説到做到、不放空炮”,是職能部門最基本的素質,中央政府對此曾經三令五申,並率先垂范。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單位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政策執行中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一些幹部庸政懶政怠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毫無疑問,類似亂象讓公眾困惑,更在損害著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

政策落地過程中,既要注意打通“最後一公里”,也要嚴防“中梗阻”。怎樣防範政策紅利被蠶食,如何做到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此次事件因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的線索導致問題暴露,頗能給人一些啟示。搭建一個無縫對接民聲、民意的平臺,聽到民間真實的聲音,看到真實的問題,加上中央政府雷霆萬鈞的督查,就不愁梗阻不能打破,不怕惠民惠企的政策紅利在實踐中被稀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