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精準施策,讓鄉村環境中看中用——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綜述之二

2019-12-05 07:3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大娘,您家廁所用得滿意嗎?自己花錢了嗎?”

“政府投了不少錢,滿意!衝廁水跟取暖水是一個來路,不怕凍。”

近日,在天津武清區大孟莊鎮小孟莊村,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第三檢查組成員雷庭正向村民張士苓了解改廁情況。據了解,目前武清區已完成戶廁改造8.1萬座,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農村小事連著大民生。農村改廁、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改善村容村貌等,這些“小工程”幹起來並不容易。“誰來幹”“如何干”“怎麼運行”,檢查組針對這些廣大農民關心的問題,深入農村挖典型,扎紮實實查問題,督促各地從嚴從實抓好相關工作,切切實實地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問題導向,走村訪戶查實情

在山西省陽曲縣,第六檢查組隨機入戶抽查。“這兩天下雪,水桶上凍了嗎?廁所還能不能沖水?”在錄古咀村村民白海年家,檢查組成員詳細詢問廁所使用情況。“廁所儲水裝置下裝了加熱帶,冬天不怕凍。”白海年説。

檢查組成員隨機抽查後發現,除了防凍保溫水衝式廁所外,陽曲還有“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通風改良式衛生旱廁。縣裏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多種改廁模式,目前72個行政村已經完成改廁6876座,超額完成876座。

不僅僅是隨機抽查,檢查組還採取了實地走訪、暗訪、一對一訪談、小範圍座談等多種形式,堅持問題導向,不定路線,不打招呼,走村串戶,傾聽廣大群眾真實心聲,了解各項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

在河南獲嘉縣照鏡鎮東彰儀村,第十一檢查組成員實地走訪發現當地的創新做法。村裏建起“廚余垃圾日光廂房”,專門處理廚余垃圾;投資70萬元左右建設了生活污水坑塘生物處理系統。村內街道乾淨整潔,村民房前屋後種滿綠植,呈現出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

“最初上報100戶,實際改廁110多戶,是不是‘層層加碼’?”在湖南省汨羅市三江鎮智峰村,一場“辣味”十足的談話正在進行。11月27日,第十三檢查組暗訪村民後,帶著問題直奔村委會。

“工作剛開展時,統計戶數在100戶左右。隨著改廁工作推開,有村民看到效果不錯,改廁願望強烈,我們又把他們列進來。”村主任魯三軍如實告訴檢查組成員,“多出來的,都在鄉鎮的機動計劃內。”

訪民聲、察實情。隨著一場場大檢查開展,檢查組既挖掘地方典型經驗,也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為各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借鑒。

因地制宜,精準發力解難題

檢查組發現,相關地區因地制宜推進工作,積極提升農民參與度,一項項精準措施落地,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效。

村戶住得散,糞污咋收集?走進安徽池州貴池區茶山村朱冬貴家的院子,三個大圓蓋格外醒目,“這是三格式化糞池,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後,直排到田裏,既方便又衛生。”朱冬貴笑著説。

第九檢查組了解到,當地因地制宜推行多種污水處理模式: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實行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模式;不能納入污水管網的,採取小型凈化池污水處理模式。截至目前,安徽省已建和在建鄉鎮污水處理廠1169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已建和在建各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997座。

農村垃圾咋處理?第十二檢查組到湖北省枝江市了解到,當地在全域推行乾濕垃圾分類,創立了“一坑兩桶三上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同時,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組建功能型黨小組,把村莊清潔行動納入村規民約。目前枝江垃圾減量達60%,6.9萬戶農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

提升群眾參與度,增強內生動力。“村民理事會每月要評比,衛生搞得好,還給發獎嘞,水桶、笤帚、電飯煲都是獎品。”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西牛鎮老屋場村,50多歲的何貴英對第八檢查組成員説。近年來,江西省積極引導村民理事會、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等基層群眾組織廣泛參與環境整治。截至目前,全省71個縣(市、區)及508個鄉鎮組建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發展會員1.3萬人,累計籌措新農村建設資金10多億元。

廣東雲浮市新興縣鼓勵群眾參與垃圾處理,構建了“村保潔、鎮清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第十檢查組了解到,太平鎮悅塘村開展了“垃圾積分換購”活動,效果明顯,形成了村村保潔、人人出力、戶戶參與的良好態勢。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對症下藥,立行立改見實效

檢查組在查訪中也發現,有的地方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運行維護機制不健全,建好但沒有管好等等。

針對檢查組發現的問題,有關地方表態堅決: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明確整改措施,確定整改期限。對暫時難解決的問題,制定方案,明確責任人,有序推進。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要過“技術關”。檢查組了解到,一些地區的村子氣候乾旱寒冷,改廁技術模式仍待創新。

一些地方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山西省提出,下一步將投入3000萬元,在10個縣開展農村改廁技術模式試驗示範,加大與有關院校、企業合作力度,積極探索乾旱、寒冷、深度貧困地區衛生旱廁改造模式。2020年再啟動50萬座改造任務,力爭年底實現三年衛生廁所普及率55%的目標。

“農村建污水處理系統,難度較大。目前村裏建了集中式人工濕地,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智峰村支委委員王余良説,村裏100多戶家庭集中居住在臨街,他們的生活污水,等污水處理廠建好後,統一收集處理;30多戶家庭的生活污水即將通過集中式人工濕地處理;剩下的將建家庭人工濕地處理。

運行維護機制不健全,是檢查組在一些地方發現的問題。

乾涸的河道裏堆了不少垃圾,這是檢查組在北方某市暗訪時看到的場景。檢查組現場指出,當地政府對於轄區內的環境衛生沒有做到及時排查,監管制度未能真正落地見效。

地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鎮裏有專門的環境衛生巡查小組,規定每6天對全鎮環境衛生進行排查,但在監管執行環節出現了問題。當地立即舉一反三排查問題、認真整改。目前,區域內的垃圾已經全部清運,河道已經恢復原貌。(記者王浩、扎西、朱佩嫻、遊儀、申智林、付明麗、戴林峰、吳君、洪秋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