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28萬農稅幹部由“收錢人”向“發錢人”轉變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我國28萬農稅幹部由“收錢人”向“發錢人”轉變

 

  9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農稅局的工作人員在辦公。

 

     國家稅務總局農稅局一處的工作人員。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在即將過去的五年裏,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推進,國家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生産力又有了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亮點頻現。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本社從今天起開設“回眸‘十五’發展 迎接五中全會”專欄。報道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在“十五”期間的新發展、新變化。

    沒有想像中堆積如山的報表和賬冊,負責農業稅徵管的國家稅務總局農稅局一處的幾間辦公室很乾淨,4名工作人員依然繁忙,但案頭文件的內容卻已發生了變化。處長沈宏説:“實際上我們的工作重心正在轉移。以往更多考慮如何加強徵管,現在想的是怎樣把減免農業稅的政策實惠更好地送到農民手中。”説到這裡,她微笑著停頓了一下:“當然,我們也在考慮即將面臨的職能轉換。”

    和一處的4個人一樣,全國28萬農稅幹部的角色正在悄悄轉變:許多人已經承擔起發放糧食直補等任務,由過去面向農民的“收錢人”變成代表政府的“發錢人”。而造成這一轉變的,正是被人們譽為“十五”成就中最大亮點的農業稅減免。來自稅務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份全部免徵農業稅,河北、山東、雲南三省也將農業稅稅率降低到2%以下。根據中央政府的安排,明年,也就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中國將全部取消農業稅,28萬農稅幹部也將徹底結束徵收農業稅的歷史。

    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業稅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無疑是個了不起的“驚人之舉”。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靠著農民的稅賦維持運轉,農業稅也成為農民負擔中最大的一塊。“1949年至2003年,全國累計徵收農業稅3945.66億元;農業特産稅從1983年開徵到2003年,累計徵收1366.25億元”,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用精確的數字説明:“這是中國農民的偉大貢獻。”

     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支撐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結束這段歷史的時候了。”許善達説。

    在城鄉差別逐漸拉大和“三農”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整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以減免和取消農業稅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無疑是這一轉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農業稅的減免使農民負擔大幅減輕。據稅務總局預測,今年全國農民將進一步減負220億元。而從2000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已達1835億元。

    在“少取、多予”的政策支撐下,農民多年來收入徘徊不前的狀況得以改變。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36元,增長6.8%,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5%,第一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

     “過去種糧每畝交稅110元,稅費減免後只交60多元。另外,每畝地還有14元種糧補貼和10元良種補貼,買拖拉機也有補貼。”河北省藁城市係井村農民鄭産子一項項算過的賬,可能也是無數農民心中的“小九九”。

     對於9億中國農民來説,減稅或乾脆免稅,是近年來他們感受最深的“實惠”。“農民種糧心氣高了,今年小麥播種面積增加了1500萬畝。”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説。

    統計顯示,2004年,中國糧食總産量達9390億斤,比上年增産776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産最多的一年。今年夏糧總産繼續攀高,達到10627萬噸,同比增産512萬噸。(記者 陳二厚 曲志紅)

相關鏈結:上半年我國農民農業稅負擔人均不足1元

  國家統計局26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農民稅費負擔繼續大幅下降,其中農業稅人均不足1元,同比下降87.2%。

   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6.8萬個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顯示,上半年我國農民稅費支出人均5.6元,同比下降51.1%。

   上半年我國 農民現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出售農産品收入大量增加。上半年我國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521元,同比增長16.6%。出售農産品現金收入人均707元,增長20.3%。

   二三産業生産經營收入平穩增長,財産性、轉移性收入增加。農民家庭二三産業生産經營現金收入人均242元,同比增長14.7%。糧食直補、購置更新大型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收入8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記者 劉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