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防總辦公室公佈2005年防汛抗旱情況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10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2005年汛期,我國珠江流域、福建閩江、淮河干流、遼河流域的渾河、太子河等江河發生了較大洪水和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發生了超過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長江支流漢江、黃河支流渭河發生了較為嚴重的秋汛。湖南、黑龍江等省發生了嚴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與此同時,海南、雲南、廣西等地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春旱,內蒙、寧夏、湖南等地發生了嚴重夏伏旱。到目前為止,今年有8個颱風或熱帶風暴在我國東南、華南沿海登陸,給福建、浙江、海南、安徽等省造成嚴重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國家防總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緊急動員、密切配合,廣大軍民團結奮戰、頑強拼搏,奪取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

    一、汛情、旱情和災情

    (一)汛情

    2005年汛期,我國北方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南方暖氣團勢力較強,全國普遍降水比較豐沛,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多於常年。淮河、漢江流域及粵東、閩南、吉林、新疆、青海中西部偏多3成至1倍,但寧夏北部、內蒙古大部和黑龍江北部偏少3~6成。

    受降雨影響, 6月下旬,珠江流域發生大洪水,其中西江幹流發生了超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今年淮河干流發生了4次洪水,其中7月中旬淮河支流洪汝河發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淮河干流中游部分河段發生超保證水位的洪水。8月中旬遼河流域的渾河、太子河發生了大洪水。9月下旬至10月初,黃河支流渭河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洪水頻率接近10年一遇);長江支流漢江發生1983年以來最大洪水(洪水頻率超過10年一遇)。截至10月8日,今年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共生成颱風或熱帶風暴19個,其中有8個颱風或熱帶風暴在福建、浙江、廣東、海南等省登陸,給一些地區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局部短歷時、高強度的降雨,致使湖南、黑龍江、貴州、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今年汛情有四個明顯特點:

    一是汛情來得早。2月中下旬,湖南湘江、福建閩江就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湘江、資水、洞庭湖和長江中下游幹流主要控制站出現歷史同期最高水位;

    二是洪水量級大。6月中旬以來,珠江流域特別是西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降大到暴雨,干支流洪水暴漲,西江中下游發生了超過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7月上旬,長江上遊渠江支流州河發生超過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防洪形勢一度十分緊張。

    三是山洪災害頻。黑龍江、湖南、浙江、福建、安徽、雲南等省區發生造成人員傷亡的山洪災害47起,較常年明顯偏多。其中,死亡人數超過100人的山洪災害1起;死亡人數50~100人的4起;死亡人數10人以上的12起。

    四是颱風危害重。今年在我國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雖較常年略偏多,但強度和影響範圍明顯重於常年。多年平均在我國大陸登陸的熱帶氣旋為6.15個,其中2.15個為颱風,2.5個為強熱帶風暴,1.5個為熱帶風暴。而今年在我國登陸的颱風為6個,強熱帶風暴2個,共造成722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21人、失蹤5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745千公頃(711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682億元。登陸我國大陸的熱帶氣旋分別是5號颱風“海棠”(福建連江登陸)、8號強熱帶風暴“天鷹”(海南瓊海登陸)、9號颱風“麥莎”(浙江玉環登陸)、10號強熱帶風暴“珊瑚”(廣東汕頭登陸)、13號颱風“泰利”(福建莆田登陸)、15號颱風“卡努”(浙江台州登陸)、18號颱風“達維”(海南萬寧登陸)和19號颱風“龍王”(福建晉江登陸)。其中第9號颱風“麥莎”在浙江玉環縣幹江鎮登陸後,先後影響浙江、福建、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省市,遼寧等省發生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第13號颱風"泰利"在福建莆田平海鎮登陸後,先後影響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省,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浙江、福建等地遭受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第18號颱風在海南萬寧登陸後,橫穿海南中部,造成海南省電力系統一度癱瘓,全省大面積停電,直接經濟損失達91億元。

    (二)洪澇災情

    截至10月8日統計,全國共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全國農作物洪澇受災面積16171千公頃(24256萬畝),成災8294千公頃(12441萬畝),受災人口21066萬人,死亡1292人,失蹤332人,倒塌房屋12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558億元。因洪澇災害死亡的1292人中,221人死於颱風災害(含颱風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死亡132人),1085人死於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浙江、福建、海南、廣西、四川、安徽、江西、遼寧等省(自治區)受災重。

    今年洪澇災害呈現“三多一少”的特點:與常年相比,今年洪澇受災面積多,受災人口多,直接經濟損失多,因災死亡人數少。但因颱風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死亡人數佔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的比例有所增加。

    (三)旱情和旱災

    今年全國的旱情有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兩南一北”旱情重。西南、華南和西北地區東部旱情較重。海南、雲南、寧夏等省區春季旱情最嚴重時,耕地受旱面積超過全省耕地面積的50%,有100余萬人出現飲水困難。山西省大部分地區發生春夏連旱,受旱面積一度達2548萬畝,佔全省作物面積的68%。內蒙古有7個盟市遭遇春夏連旱,草場受旱面積一度達42萬平方公里,佔中西部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0%。

    二是人畜飲水困難突出。全國一度有820多萬人、730多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飲水困難。旱情最嚴重時,海南有100余萬人飲水困難,超過全省總人口的10%;雲南省有705萬人、390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昆明市一度被迫取用嚴重超標的滇池水補充城市供水;山西省有165萬人、36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內蒙古中西部有86萬人、260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寧夏有45萬人、30萬頭大牲畜發生嚴重飲水困難。

    三是今冬明春抗旱形勢嚴峻。雖然今年汛期全國降雨較為均勻,但由於前期乾旱持續時間長,江河來水少,部分地區水利工程蓄水不足的局面沒有改善。內蒙古自治區的454座水庫中有148座乾涸;山西省有12座中型水庫、378座小型水庫乾涸見底,對今冬明春的抗旱帶來不利因素。

    由於各級政府的努力,有效地減輕了災害損失。目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4630萬畝,其中重旱1410萬畝,乾枯466萬畝,有526萬人、463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但均小于多年平均水平。受旱地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中西部、山西大部、河北北部、湖南西部、廣西西北部。

    二、防汛抗旱工作情況

    今年的防汛抗旱有六個方面的工作十分突出:

    1.高度重視

    黨中央、國務院對防汛抗旱工作歷來高度重視,在我國歷次重要的抗洪搶險和抗旱過程中,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都要親自部署,對重大問題提出具體要求,是多年來奪取防汛抗旱工作勝利的根本保證。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最關鍵時期,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根據汛情、旱情發展,溫家寶、回良玉等領導同志多次深入抗洪搶險第一線,現場指導抗洪抗旱和搶險救災工作,看望奮戰在第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慰問受災群眾。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幹部群眾戰勝水旱災害信念和勇氣,鼓舞了戰勝艱難險阻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力量,是多年來我國人民戰勝自然災害的根本所在。

    2.以人為本

    在部署和開展抗洪救災工作中,各級黨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動員、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並做好轉移災民安置工作。西江、閩江抗洪期間,廣西及時組織居住在低窪地帶、地質災害易發地帶及沿河兩岸受威脅地區群眾70萬人安全轉移,廣東省共轉移群眾38.7萬人,解救受洪水圍困群眾13.3萬人,緊急安置43.5萬人,福建省緊急轉移群眾31.7萬人。在淮河防汛抗洪過程中,安徽、河南省提前撤離了沿淮低窪地區及準備啟用的行蓄洪區內群眾,做到確保人的生命安全萬無一失。在防禦9號、13號颱風期間,福建、浙江等有關省市累計轉移群眾154萬和135萬人,重點轉移沿海漁排養殖人員、出海船隻、低窪地帶、危房與簡易工棚、易滑坡地帶的群眾,把工作部署到村,落實到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

    抗旱方面我們發揮各級抗旱服務組織的骨幹作用,依靠社會各界力量,積極組織有效抗旱。採取了一些挖潛截流、修建應急供水設施、拉水運水等多種非常規手段,解決了808萬人和490萬頭大牲畜的臨時飲水困難。其中,僅雲南省利用車輛運水4000萬立方米,臨時解決了434萬人、243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3.防範未然

    汛前,國家防總召開了2005年國家防總第一次全體會議、水庫安全度汛電視電話會議、全國主要江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會議,提前對今年全國的防汛抗旱進行了部署;國家防總5月份公佈了大江大河、重要病險水庫、重點防洪城市和主要蓄滯洪區行政首長防汛責任人;派出8個檢查組對各大江河和重點地區的防汛抗旱工作進行了檢查。各級政府和防汛指揮部按照國家防總的要求,汛前均召開會議,部署轄區內的防汛抗旱工作,派出多個工作組檢查安全度汛情況,並分級公佈了轄區防汛行政責任人名單,接受社會和輿論的監督,使行政首長防汛責任制落到實處。

    為確保防洪工程安全度汛,汛前各級加大了防汛抗旱資金投入的力度,抓緊水毀工程的修復和病險工程應急處理。國家防總汛前商財政部及時下達了4.9億元水利建設基金和特大防汛經費,用於各地病險工程應急處理。各地也加大了投入,確保水毀工程和病險工程在汛前及時處理,為安全度汛創造了條件。

    汛前,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防洪工程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對各大江河防洪預案進行了修訂完善。國家防總在汛前組織修訂完善了黃河中下游洪水調度方案和沂沭泗洪水調度方案等,並批准執行。各流域機構和有關省市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完善了各類防洪預案。特別是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市修訂完善了防颱風預案。近年來,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處置經濟社會緊急情況工作預案》,福建省制訂《福建省防颱風預案》等。這些預案要求沿海地區編制防臺預案,並把外來務工人員、海塘內外養殖戶、危房內居住群眾和漁船作為重點,逐村逐戶逐人調查了解,對外來務工人員登記造冊,把安全管理和轉移責任落實到企業主和居住的社區,按遭受颱風影響的大小,規定危險區域和危險地段各類人員轉移撤離的線路、報警聯絡信號、安置地點,並廣泛宣傳,組織開展演練,確保安全轉移。

    今年中央安排特大抗旱經費3.05億元,支持地方抗旱工作。同時,我們在全國積極推行抗旱預案制度,開展抗旱預案編制試點工作,組織制定了《抗旱應急預案編制大綱》(初稿)。積極推動抗旱基礎研究,加強抗旱工作的主動性。

    4.快速反應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又一顯著特點就是每次發生洪澇災害或颱風登陸前,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水情和氣象預報,都快速作出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並派出工作組指導抗洪搶險救災。

    根據珠江、閩江、淮河流域汛情的發展,國家防總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及時啟動二級、三級防汛應急響應,加強與有關流域和省區的聯絡,並多次派工作組分赴珠江、閩江、淮河、遼河、太湖等抗洪前線,指導和協助地方抗洪搶險工作。在部分地區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災害時,國家防總及時派出工作組現場指導地方抗災救災。在颱風登陸我國東南沿海前,國家防總多次派出工作組督促地方落實各項防颱風預案,指導抗災救災;颱風過後,及時對抗禦颱風工作進行評估和總結,有力地推動了防颱風工作的開展。國家防總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顧全大局,積極主動做好工作,確保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得以順利實施。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安徽、遼寧等省區,也根據汛情的發展,及時啟動二級、三級防汛應急響應,調度社會力量投入抗洪搶險工作,並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或督導組現場檢查各項責任制落實情況,指導當地抗洪搶險工作。

    5.靠前指揮

    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認真落實行政首長防汛責任制,身先士卒、靠前指揮。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10多次親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主持召開全省防汛視頻會議,部署防汛抗洪(防颱風)和搶險救災工作,明確強化了防汛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權威,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自治區主席陸兵分別對防洪搶險工作作出指示,並深入受災嚴重的梧州、貴港、賀州等市現場指揮;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省長黃華華深入北江大堤和西江等防洪重點地區指揮抗洪搶險;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出國訪問期間密切關注浙江防颱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長呂祖善先後5次到省防指,親自動員部署防颱風工作;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省長王金山親自到省防指了解汛情,部署工作,並深入一線,指導淮河防汛排澇工作。受災地區各級領導高度負責,深入一線,現場指揮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6.科學調度

    汛期,各級氣象、水文部門實施滾動預報,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和重要江河洪水的監測,及時發佈重要天氣預報和主要江河水情預報,為防洪和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在防禦珠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間,水利部水文局會同廣西、廣東兩省水文局共發佈近400站次洪水預報,優秀率達90%以上,並提前一天做出梧州將出現26.80米洪峰(實際26.75米)的準確預報;在淮河洪水期間,水文部門果斷預測王家壩洪峰水位在29.1米(實際29.14米)左右;在防禦閩江洪水過程中,福建省組織3個專家組運用洪水預警報系統逐時預報和推算洪水演進情況,並制定了多套調度方案,為判斷汛情、災情,指揮決策提供了依據。

    水利工程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發揮巨大的減災效益。淮河洪水期間,淮河防總和沿淮各省密切配合,精心調度,運用水庫的攔洪削峰,防洪效益十分突出。7月8日,板橋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637立方米每秒,洪水全部被水庫攔蓄;7月10日,汝河宿鴨湖水庫最大入庫流量318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庫流量338立方米每秒,消減洪峰89.4%;汝河薄山水庫最大入庫流量97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庫流量24立方米每秒,消減洪峰96.5%。通過水庫的攔洪削峰作用,使淮河干流控制站王家壩水位降低0.35米左右,保證了洪汝河下游的安全,避免了蒙洼、邱家湖、唐垛湖、姜家湖等行蓄洪區運用,避免了19.5萬人受災,避免了34.3萬畝即將成熟的農作物受淹。在防禦遼河流域渾河、太子河洪水過程中,遼寧省防汛指揮部精心組織,科學調度,使遼河支流清河水庫僅下泄30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87%,柴河水庫僅下泄32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98%,將遼河干流20年一遇的較大洪水削減為一般洪水,鐵嶺市以下河段水位沒有超過警戒水位。剛剛完成除險加固任務的渾河大伙房水庫,及時關閘蓄洪,幾乎將入庫洪峰全部攔蓄,大大減輕了撫順、瀋陽等重要城市的防洪壓力。太子河觀音閣水庫僅下泄113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81%,將本溪以下河段較大洪水削減為一般洪水。避免了瀋陽、撫順、本溪、遼陽等城市和大片農田受淹。據估算,大伙房、觀音閣、清河、柴河水庫防洪減災效益達22億元。

    抗旱調水工作取得新進展。由於乾旱缺水,江河水位偏低,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區海水倒灌內侵。為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區供水安全,國家防總今年1月中旬組織實施了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從上遊增調水量8.43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珠江三角洲供水緊張的局面,置換了三角洲河網水體,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江蘇省乾旱期間及時開動江水北調泵站,累計向蘇北地區翻送抗旱水源33億立方米;沿江沿淮各地累計引水15.6億立方米。安徽省沿江沿淮地區利用淮河漲水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抗旱引水,累計提供夏種用水80億立方米,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800萬畝。山西省利用小泉小水、煤礦棄水等非常規水源抗旱擴澆耕地65萬畝。河北省積極開展鹹水利用研究,大力推廣鹹淡水混澆技術,目前年利用鹹水能力達到1.4億立方米。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目前,全國主要江河汛期基本結束,但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局部災害性天氣隨時可能發生。從歷史看,漢江、黃河等流域10月份仍有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未來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仍可能生成颱風,並登陸我國東南沿海。此外,局部地區短歷時、高強度的暴雨隨時可能發生,防禦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工作仍然不能放鬆。為此,我們將重點抓好開展以下工作:

    1.加強值班。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加強預測預報,繼續做好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進一步加強颱風和山洪災害的防禦工作,採取積極應對措施,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奪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

    2.加強調度。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按照工程調度運用計劃,科學調度洪水和水資源,確保防洪安全。在此基礎上,要利用主汛期已過的有利時機,實時攔蓄部分洪水,為後期可能出現的旱情增加水源。

    3.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繼續認真分析水資源供求形勢,立足於抗大旱、長期抗旱,早準備、早動手,做到冬旱秋防,春旱冬抗。各地要抓住時機,發動群眾,大力開展秋冬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設,抓緊對現有灌溉工程和供水、排水設施的維修、配套和改造,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等抗旱應急設施,儘量多引、多提、多攔、多蓄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同時,要加強計劃用水,大力節約用水,完善各項抗旱預案,爭取抗旱工作的主動權。

    4.抓好水毀工程修復。今年,淮河、珠江、遼河等江河水毀嚴重,有關地區要抓緊水毀工程修復。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抓住秋冬春水位低的有利時機,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以水毀工程修復和水利工程除險加固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建設。災後水利建設和水毀修復要統一規劃、統籌兼顧、注重質量、狠抓落實。

    5.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總結。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各地在實際工作中創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經驗需要總結。特別是我國在抗禦颱風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需要通過認真總結,進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