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落實科學發展觀:山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降耗增效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4日   來源:新華網

山東經濟“換擋”降耗增效

    新華網濟南11月14日電(記者 王志) 面對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的制約經濟發展新“瓶頸”,山東將發展循環經濟同建設節約型社會緊密結合,通過實施以節能、節水等為重點的資源節約戰略,用好資源節約的“尺子”和“鞭子”,積極實現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發展效益,促進山東經濟舊貌換新顏。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經濟迅速發展,但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全省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不足全國1/6;高消耗、高污染的化工、建材、造紙等行業,在工業産業中佔有一定比重,其排污量佔全省排污量的一半以上,資源深度開發不夠。鋻於此,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2006年,使循環型經濟體系和節約型社會形成雛形。

    通過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清潔生産和資源再生四個途徑,山東省積極用好資源節約的“尺子”,以耗能耗水大戶為重點,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作為能耗大戶,鋼鐵産品總成本中的能耗、物耗超過70%,而整個生産流程中流失的能源高達70%左右。為使傳統生産模式主要關注産量、質量、安全和成本,轉移到著力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改善環境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上來,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的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積極通過節能降耗降低生産成本和推行清潔生産減少污染。

    1993年到1998年,濟鋼將總投資的近七成用於節能降耗、綜合利用項目,新建了一大批直接關係到原料結構、工藝技術結構、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顯著改善了各項技術經濟指標。作為用水大戶,濟鋼的噸鋼耗水曾高達22立方米。通過採用幹法熄焦工藝,濟鋼使原來耗水大的熄焦不再用水。而通過對水的分質梯級循環利用,實行區域閉路循環利用,濟鋼最終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1995年到2004年,濟鋼年産鋼從170萬噸增加到687萬噸,産量增加了3倍,而年耗水總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280萬立方米。

    同時,濟鋼産生的餘熱、余能每年多達110萬噸標準煤,如果用來發電,每小時可發電60萬千瓦,而濟鋼每小時的耗電量只有30萬千瓦。濟鋼技術人員經過280項技術創新,利用工藝節余的副産煤氣成功實施了燃氣-蒸汽聯合發電,建成了全國第一套穩定、高效運行的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效率比常規煤電機組提高了50%。二期工程完成後,可實現企業用電自給自足甚至可以對外供電,實現鋼鐵企業不買電的重大突破。

    2004年與1995年相比,濟鋼年節水1.13億元,節水效益2.8億元;噸鋼綜合能耗下降42%,累計節約標準煤1300萬噸,價值9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濟鋼鋼産量提高3倍,鋼材産量提高4.5倍,銷售收入、利稅和利潤分別提高了3.8倍、9.5倍和11倍。

    為樹起資源能源定額消耗標準的“尺子”,山東早于全國節約能源法半年就出臺了全國首個地方性節能法規,同時出臺了《節約型社會的部分標準》,並不斷擴大標準的範圍,逐步覆蓋到全社會各行各業。2004年,山東省經貿委向全社會推廣了100項先進適用的資源節約技術和設備,並會同水利等四部門公佈了6個方面的資源節約指標考核體系,以引導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而通過制訂《關於全面推行清潔生産的意見》,山東積極指導企業從源頭上節約資源和治理污染,並大力開展以共伴生礦和工業固體廢物、廢水、廢氣為重點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産業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

    與此同時,山東積極拿起節能、節約資源執法的“鞭子”。今年11月1日,《山東省節能監察辦法》正式施行,成為我國第一個關於節能監察執法的省政府規章。根據這一辦法,山東節能監察機構將在能源利用監管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不需要增加新的編制和人員,只是通過立法賦予了新的節能監察職責。目前,山東省節能監測中心有人員620多人,其中有430人取得了山東省政府頒發的行政執法證件;中心還配備了較為先進的執法監測設備,完全具備承擔節能監察的能力。

    而作為執法主體的“節能警察”也將隨後組建,將重點對用能項目執行節能設計規範和建成後合理用能情況,淘汰或者限制使用落後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産品及生産設備、設施、工藝和材料的情況,生産企業執行單位産品能耗限額等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萬元産值能耗達到1.19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5%,共節約能源1375.9萬噸標準煤,折合經濟效益超過82億元;重復利用水量125億噸,同比增長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重點用水企業萬元産值取水量12.7噸,同比下降23.5%,共節水2.5億噸。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共實現産值164億元,其中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産值增長速度超過能源消費增長速度24個百分點,取得顯著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