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區通過深挖自身潛力,整合已有資源,以引進為手段,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
統計顯示,普陀區近年綜合經濟實力繼續快速增長,2004年實現增加值65.32億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普陀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成為普陀的一大亮點。據上海市科委的統計,在上海市民營科技企業排名中,普陀的民營科技戶數列第二名,資産總額列第一名,總收入列第二名,總利潤列第一名,總稅收列第一名。復星集團、華明電力、金葉包裝等民營科技企業已經成為普陀下一步實施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是,民營科技企業尚處在起步階段,自主創新又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對此,普陀區推出了四大舉措。
首先,普陀圍繞上海“科教興市”戰略推出了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並積極探索政府扶持資金的靈活機制,為企業爭取到各類科技扶持基金超過1000萬元;同時整合區域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變科技成果等企業上門“迎娶”為科技人員下企業尋找科研課題,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創新、傳播、應用和戰略支持體系。
其次,著力培育優勢産業集群。
普陀根據區域特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産業集群和都市型工業産業集群,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設計創意産業、信息服務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使都市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相融合,逐步推出了長風生態商務區、蘇州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帶等企業集群,為實現自主創新打下了良好基礎。
第三,以科技園區和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抓手,積極培育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硬環境。普陀著力打造華東師範大學電子信息産業基地、上海電子商務創業園、武寧科技園、現代物流信息園和華大科技園,使自主創新建立在園區內的科技力量整合之上;同時重點推進軌道交通線、大中型交通樞紐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網上信息基礎設施,推進信息資源共享。
第四,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普陀區認為,在推進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政府就是要做企業想做而做不了的。為此,普陀加快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電子政務網絡全覆蓋,推進社區信息化進程,使信息資源在普陀實現無障礙流通;深入貫徹“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完善了人事代理、社會保障等人才服務功能,建立了統一、高效、配套的公共人事服務平臺;大力推進行業協會建設,按照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要求,讓行業協會與企業仲介在自主創新中提供投融資、信息諮詢、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方面的專業服務。
區發改委主任陳敏告訴記者,在自主創新中,政府發揮的是“第一推動力”的作用,政府要為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的外在氛圍和各類軟硬環境,為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營造一個外部平臺,以社會化的手段引進自主創新機制,以市場化的機制讓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真正讓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吳凱、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