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遏制經濟發展"三高"之勢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6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杭州11月16日電(記者 潘海平)浙江省政府不久前下發《關於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各地通過資源消耗的減量化、資源利用的循環化和區域工業生態與企業生産的清潔化等手段,全力遏制經濟發展“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之勢。

    《意見》提出,通過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將要達到的節能的目標是:到2007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將由1.345噸標煤下降到1.14噸標煤,下降15%,三年力爭節約標煤1100多萬噸。

    浙江省經貿委和省統計局聯合發佈的《2004年浙江省能源與利用狀況白皮書》稱:浙江能源自給率已經降低至4.5%,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95%以上需要從省外輸入。浙江能源之缺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之大,在全國首屈一指。據統計,2004年,全省電力最大負荷缺口約720萬千瓦,最大電量缺口約200億千瓦時。由於實行嚴格的錯峰限電、停産讓電等措施,全年累計拉限電57.37萬條次,損失及少供電量58.72億千瓦時,分別增長60%和70%。

    浙江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用量的擴張最大限度地爭取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份額,長期習慣於低利潤競爭。為此,一直以來,在諸多企業家和一些政府官員的心目中,只要供應無虞,能源就不是至重砝碼;産品只要微利還在,節能就不是每日功課。直到近年,能源供應驟然趨緊,價格飛漲,人們深刻體會到,能源節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利潤高低問題,而事關整個經濟發展模式的是是非非和生死存亡。浙江省統計局副局長王傑説,“節能,對浙江而言,已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然選擇。

    工業生産消耗了約四分之一的水資源、四分之三的能源。工業經濟粗放增長方式已經成為浙江資源短缺、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為此,在工業發展上狠抓循環經濟,浙江在節能上從被動應對走向主動治本,即站在增長方式轉變的高度,牽住能源節約的“牛鼻子”。

    2004年,各級政府財政開始加大對節能的投入與扶持。據省、市、縣三級不完全統計,當年全省共安排節能專項資金約3000萬元,專項用於支持企業節能典型示範工程,鼓勵節能新技術、新産品開發研究與應用,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與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鼓勵重點用能行業和廣大企業節能降耗。省級有 42個項目獲得節能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總投資約 7.46億元。目前,佔總耗能70%以上的工業企業,開始更多地考慮改變增長方式。據統計,去年浙江省132家企業實行清潔生産,其資金總投入達79111萬元,以後每年可節電10294萬千瓦時,節水4399萬立方米。

    浙江申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産2500噸熟料水泥生産線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今年3月順利實現並網發電。這標誌著我國第一個新型幹法(五級旋風預熱器)回轉窯純低溫餘熱發電項目獲得成功。該技術完全利用水泥生産線窯頭和窯尾的廢氣餘熱進行發電,從而實現了能源節約和二氧化碳減排。浙江申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年餘熱發電量達2094萬度,實現水泥生産線1/3的電力自給,同時每年減少近兩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為在全社會營造節能氛圍,浙江提出構建節約型社會。省政府要求:控制使用高耗油汽車,穩步推進車用乙醇汽油的生産和使用;到2007年,推廣綠色節能燈具600萬隻(套);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室內溫度最低(高)標準,辦公室、會議室等空調溫度設置,夏季不得低於26℃,冬季不得高於1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