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吉林提高農業機械化 農民“體面耕作文明生活”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1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長春11月21日電(記者王曉明、齊海山) 因為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吉林省德惠市同太鄉八家子村用50個勞動力就做完了過去910個勞動力的莊稼活,而其餘860人都去從事非農産業,今年人均收入有望突破6000元。當地農民都説“有了鐵牛,發家不愁。”

    吉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齊建説,八家子村僅僅是農業綜合開發全程機械化試點的一個縮影,各試點項目區糧食生産成本平均每公頃下降650元,比傳統耕作方式降低15個百分點,每公頃增産10%。更可喜的是由於實現農業機械化,解放了大量勞動力,為更多的農民從事經濟價值較高的棚膜蔬菜、畜牧養殖和其它産業增收創造了條件,農民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由於很多欠發達的農業縣(市)農業的比較效益比較低,投入多産出少的矛盾突出,農村勞動力長期處於隱性失業狀態,剩餘勞動力轉移困難等問題始終困擾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吉林省榆樹市先鋒鄉民權村依託機械化走出了一條自主發家致富的新路。村黨支部書記欒富巨説:“通過發展農機隊,不斷鞏固和壯大農機隊伍,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村各項事業的良性發展,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村民高傳勇説:“我們都加入村裏組織的農機合作社。翻不翻,差兩千啊,大機械作業的好處不用説大家也知道,深翻本身對土地就有好處,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把我們解放出來,去幹別的活,我們當然高興了。”

    到目前為止,民權村已經實現了屯屯通硬路、街街通磚路、家家通電話、戶戶通有線電視,實現了真正的九年義務教育,村民子女上學從小學到初中的所有費用都由村裏支付,同時對困難戶、老兵住房等特殊照顧,2005年開始村裏還給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每月30元的養老金。

    在吉林省,近年來像民權村一樣大力發展機械化作業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秋收時節,記者在一些産糧大縣看到,到處是農業機械忙碌的身影。在農安縣巴吉壘鎮,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小型脫粒機,四輪車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主管農業的副鎮長徐臣告訴記者,現在農民種地已經看不見原來的牛犁、馬犁了,小型農機具在農村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

    吉林省農委副主任陳巳表示,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機械化生産作業必定是吉林農業發展的出路,隨著農民購買力增強以及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吉林農業機械化程度與日俱增,農民種地的機械化時代正在到來,不久的將來,農業耕作全程機械化將讓農民擺脫落後的耕作方式,真正實現體面耕作,文明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