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成的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各地市2003年綠色GDP的估算》研究報告表明:人均GDP37675元、排名全省第五的珠海,實際人均綠色GDP為30443元,居全省之首。
建市25年來,珠海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高達22%,但並未為此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市委、市政府一再強調,保持GDP的較快增長十分重要,但不能因此忽視社會成本、生態環境以及技術進步,要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集約化生産方式下的可持續發展。
珠海市近年先後制定出臺《環境保護條例》、《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等20多部地方性環保法規。其中,《珠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條例》是全國首部關於防治船舶污染的地方性法規。按照珠海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戰略,《珠海生態市建設規劃》去年底編制出臺。珠海將環保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範圍,建立起政府各職能部門環保工作聯動機制。金灣區一位領導幹部説:“對我們實績考核的2000分中,環保佔了80分,這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高比例。”
説起珠海的環境質量,市民口中流傳著這樣兩句話:“珠海的空氣可以裝罐出口”、“珠海人人都是‘綠色富翁’”。珠海鬥門益力味精廠曾是廣東三大污染源之一,在市政府監控下,該廠通過技術攻關,把每年的味精廢液變成了3000噸酵母和3萬噸有機複合肥。被味精廠廢水污染的黃楊河重新成為飲用水源,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近年來,珠海先後否決了近百個污染項目。
對於過去建設中因被破壞而形成的山體“瘌痢頭”,珠海加快實施復綠工程。目前對已經關閉的18家採石場進行了復綠,面積達67萬平方米,復綠率80%以上,佔全部復綠工程量的60%以上。2004年,全市共投入15.7億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
目前,珠海市森林覆蓋率為33.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1.4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優良空氣率達到100%,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優於去年同期水平。
藍天碧海、綠色家園成為珠海擁有的獨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吸引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前來落戶,生態環境優勢正轉化為經濟綜合優勢。金山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醫藥等領域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産業群,成為珠海的第一經濟增長點。2004年,珠海高新技術産品産值467.2億元,增長30%,佔工業總産值的36.2%,其中軟體業産值達50億元,增長43%。
記者感言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生態環境正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又一個戰略制高點。
通過實施“環境強市”發展戰略,珠海堅持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得到國內外的認可,為提升城市競爭力增添了一個重要的籌碼。
從珠海的實踐來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關鍵之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一以貫之地把環境建設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從而謀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趙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