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河北省將投資10億在全國首建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2日   來源:河北日報

    今後,河北省企業生産的每一件産品都將有一個“電子身份證”。消費者購買商品後,通過電話、短信、上網等方式,對商品上的“電子身份證”進行查驗,就可以很方便地辨別其真偽。近日,作為全國首個試點省份,“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正式落戶河北省,3年內總投資將超過10億元。

    當前,假冒偽劣商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統計顯示,目前市場假冒産品總貨值超過1370億元,我國每年因假冒偽劣産品帶來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僅今年1至11月河北省就查獲假冒偽劣産品貨值6.95億元,其中關係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藥品、農資、建材、化粧和洗滌用品所佔比重較大。

    “打造電子監管網,利用高科技打假,是確保産品質量、保障群眾利益的一個重要手段。”河北省質監局局長郭風集向記者介紹,電子監管網是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對生産企業的最小單元産品實施賦碼,等於是給商品貼上了“身份證”。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利用電話、手機、短信、互聯網、超市終端等網絡通訊設備,對電子監管碼進行查詢,可以對每件産品進行動態跟蹤,驗證真偽。一旦發現假冒偽劣産品,投訴信息會及時傳遞給質監部門,最終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形成打假合力。

    同過去的市場監管模式相比,電子監管網優勢明顯。由於查詢手段多式多樣,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對購買的商品進行辨認,不必現場投訴和檢驗,不再耗時費力。其次,假冒産品能夠快速準確查處。由於每件産品的“身份證”不同,偽劣産品只要進入網絡,執法部門就可以通過網絡提示信息,及時精確地查找到銷售位置。此外,執法部門的行政行為更加公開透明。對於投訴,查處不查處,反饋不反饋,網上都能迅速顯示,直接置於社會監督之下。

    據悉,河北省將重點發展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建材、農資等産品先期入網。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近2000家企業入網,347家大中型企業生産的産品已經賦碼上線。按照規劃,從2005年到2007年底,中國産品質量電子監管網系統平臺投資規模將達到50億元,其中在河北省的項目將投資10億多元。屆時,河北全省適合電子監管的所有企業和所有産品將全部入網,形成遍佈全省城鄉的無數“慧眼”,確保廣大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記者 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