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社科院調查:大眾普遍樂觀 7成多認為未來會更好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21日發佈《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其中“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顯示,我國73.7%的城鄉居民對未來的生活持樂觀預期態度,認為未來生活會“變得很好”或“變得比較好”,僅有3.5%的居民對未來生活持悲觀預期態度。

  據悉,“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以2005年10月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對全國8個大中城市、7個小城鎮及8個農村地區的調查為主要依據,對我國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農村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高於城市居民,但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越來越多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為“一般”。未來一年內打算“在工作中求變求發展”是城鄉居民的共同心聲:46.1%的城鎮居民計劃在2006年更換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有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中,26.8%的人計劃在2006年自己或家人外出打工。社會藍皮書指出,個人經濟狀況滿意度、個人職業狀況滿意度、個人社會保障滿意度和養老憂慮是影響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在對生活幸福感的調查中,72.7%的城鄉居民感覺生活是幸福的。調查發現,財富並非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城鄉居民感覺生活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原因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性。在談及不幸福的原因時,分別有54.6%的城鎮居民和66.4%的農村居民提到了貧窮,“因學致貧”和“因病致貧”的現象普遍存在。城鎮居民將貧窮歸於“缺關係和門路”、“不善鑽營”的現象不容忽視。

  社會藍皮書還顯示,目前全國有65.7%的人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大約1/4的受訪者因為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放棄醫療。醫療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導致農村醫療機構服務量下降,服務量下降又導致醫療能力下降,兩者形成惡性循環,使我國醫療體制的進一步改革面臨挑戰。藍皮書建議政府部門建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充當保險者、購買者、規劃者、監管者的角色,約束醫療服務的費用,建立健全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記者 富子梅)

 
 
 相關鏈結
· 統計局社科院等對06年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與預測
·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年中國經濟社會形勢發佈會
· 十五期間我國適時調整經濟政策增長城鄉居民收入
· 統計局: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支增長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