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王立彬 楊越) 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珠江流域地區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態襲擊:百年一遇的洪水,50年罕見的乾旱;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冬季旱情大面積蔓延……
種種跡象表明,珠江上遊已成為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之一,而下游環境治理壓力也明顯增加。
水資源大省出現了缺水 珠江流域首次跨省調水
2005年,兩廣遭遇50年來罕見大旱,江河和水庫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區遭受近20年來最嚴重海水鹹潮倒灌,直接威脅廣州、珠海、中山、東莞、江門等地區用水安全。
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懷下,國家防總、水利部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規模遠程跨省區調水,調水線路長達1336公里,涉及貴州、廣西和廣東三省區及西江、北江沿線多個水利樞紐,路線漫長,代價高昂。
旱情尚未平息,6、7月汛期趕到。當時珠江流域持續高強度降雨,局部出現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現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區400多萬人受災。一夜間“旱洪急轉”。
洪水來得急,去得快,還沒有壓住旱情,又將今夏洪水時人們對水量的“樂觀”一掃而光。最新信息表明,11月中旬以來,兩廣持續乾旱。9月,除沿海地區外,廣東大部地區降水偏少6成以上,局部地區偏少達9成以上。
整個下半年,廣西形成1951年以來最嚴重旱情,各江河水位持續走低。在遭遇百年洪水之後,又趕上50年罕見的乾旱。
由於淡水資源減少,珠海、中山等地飲用水源含氯度大幅提高,9月中下旬兩次遭遇嚴重的鹹潮災害。目前除西江流域,北江、東江流域水位、流量都處於歷史同期低值。
“珠江三角洲的水資源問題,已不是年際降雨量豐枯問題,而是經濟迅速發展與水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再協調,單純指望老天爺是不行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岳中明對記者説。
水利專家擔憂“綠色珠江成為第二條黃河”
“中國人都知道兩廣的東江、西江,東江上遊有一條河叫淡水河。然而‘淡水河’正在名存實亡,因為一點也不‘淡’了。”岳中明説。
不久前召開的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182億多噸,其中入河廢污水量139億多噸,珠江三角洲廢污水排放量佔總量的52%。
如今擔負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質下降,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偏低。在流域綜合規劃調查的79個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監測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體中的重金屬、無機氮、石油類幾乎100%超標,伶仃洋絕大部分海域水質綜合污染指數達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無機氮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營養鹽比例嚴重失衡。
“過去20年,珠江上遊省區經濟發展晚了一步,珠江三角洲區80%的上游來水是珠江三角洲污水的稀釋劑,然而這樣的局面正在面對上遊地區經濟起飛的挑戰。”岳中明説。
由於珠江上遊省區經濟發展步伐逐步加快,上遊環境問題與下游水污染問題正在形成兩頭“夾擊”之勢。
如今,珠江上遊已成為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之一,比如西南地區 的“石漠化”現象日益加劇。有關數據顯示,珠江上遊石灰岩出露面積佔土地總面積達55%。所謂的石漠化,是指該地區“滴雨留不住”,太陽一曬,地表溫度能上升到70攝氏度;由於缺少植被覆蓋,地表無法涵養水分,降雨迅速變成泥沙俱下,一瀉千里,嚴重威脅珠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
與此同時,水土流失導致輸沙量劇增,河床淤積,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有超趕黃河之勢。也就是説,珠江三角洲地區在面臨自身水污染問題的同時,還得承接上遊泥沙俱下、濁水東流的進一步威脅。
目前,珠江口已成為華南第一大、國內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專家發出警告稱,由於珠江水系綠色覆蓋率降低,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緊治理,將會真正變成第二條黃河。
四省區“同飲一江水” 合力保障生態安全
廣東房地産人士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深圳、東莞、珠海等城市,過去凡是臨水靠江地段,房地産平均價格都是最高。現在反而沒人敢要了,價格也淪為最便宜之列。為什麼?因為水臭。
岳中明認為,珠江上遊地區經濟要起飛,但不能走廣東的老路!珠三角不僅是珠江流域的“雁頭”,也是港澳的蓄水池。因此要從全局角度來自我定位,而不是簡單地將産業轉移到上遊地區。
這位專家説,西江是珠三角的“命門”,澳門每天從珠海進口數十萬立方米淡水,珠海市水源上遊西江枯水時,海水倒灌使自來水無法飲用;這時不僅珠海缺水,澳門也會喊渴;澳門只好向香港“借水”,而香港淡水源在深圳;這樣一來,一個城市缺水,一連串城市會陷入缺水境地。
岳中明還指出,過去一説珠江流域水資源環境統一管理規劃,廣東就擔心要掏錢。而從科學發展觀看,完全是一本萬利的賬。因為衝污、壓鹹,都要靠上游來水。“不是廣東受制于廣西,而是珠江兒女都受制于環境。”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總工程師閻九球認為,桂滇黔作為珠江水系上遊省區,經濟相對落後,發展願望更加強烈,如何既發展、又保護好環境?這就要求滇桂黔粵等省區在保護生態安全方面達成共識。
岳中明認為,要儘快設立珠江三角洲供水統一協調小組,由珠江水利委員會、香港和澳門水務管理機構及有關省區共同研究珠三角城市群供水規劃。
值得回味的是,在雲南省馬雄山麓珠江源頭,廣西、廣東、貴州、雲南四省區黨政負責人曾經分別題詞: “西水源源”“飲水思源”“同源共濟”“源遠流長”,這些題詞言簡意賅,已經表達了“同飲一江水”及共同保障珠江流域生態安全的責任和義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