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李凱) CEPA、個人遊、泛珠合作、開放人民幣業務、北上就業……這些與內地密切關聯的詞語頻繁地出現在香港的經濟用語中。“內地因素”在2005年對香港經濟産生鮮明而不可低估的作用,促使內地與香港經濟呈現一系列新的亮點。
亮點一:《安排》助推經貿合作新跨越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05年11月底,從香港輸往內地的零關稅貨物總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免徵關稅3億元;今年10月,內地與香港簽署了《<安排>補充協議二》,自明年起,對輸往內地的原産于香港的貨物全面實施零關稅,內地在法律等10個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並繼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安排》的實施還為香港創造了近3萬個工作崗位。
商務部港澳臺司官員表示,《安排》的實施促進了內地與香港間生産要素的流動和經濟的融合,推動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這位官員透露,下一階段,內地與香港將在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強合作。
亮點二:內地企業赴港投資、集資創新高
2005年,內地企業南下香港投資、集資均創新高,成為內地、香港經濟合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去年8月,商務部等發佈了旨在積極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有能力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赴港投資開辦企業的新規定。今年1-11月,經商務部核準備案的內地非金融類企業對港直接投資額達到12.9億美元,同比倍增,佔同期內地非金融類境外投資總額的41.9%。
同時,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集資也屢有大手筆,帶動港股成交、集資創新高。今年截至11月底,香港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41400億港元,內地企業成交總額佔45%,在港上市的327家內地企業佔港股總市值的39%。
香港證交所主席李業廣表示,在內地企業增長帶動下,今年香港證券市場在全球排名已超越東京名列第四。他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大型內地企業來港集資。
亮點三:港人北上創業人潮涌動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目前約有23.7萬港人北上創業,比10年前增長一倍。
這種趨勢在《安排》實施的背景下更為突出。截至今年6月底,港人根據《安排》在內地設立個體工商戶1558家,註冊資金近8200萬元人民幣。
此外,根據《安排》,至今年11月底,香港已核發了901份服務提供者證明書,涵蓋運輸及物流、分銷、保險等10個行業,多數香港服務提供者已在內地設立了企業;內地與香港在建築、證券、會計保險等領域開展專業資格互認工作也已見成效,雙方共有696人通過互認取得了對方的專業資格,其中香港有377人。
亮點四:千萬內地遊客帶旺香港市場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今年1-10月,內地訪港遊客超過千萬人次。其中,“個人遊”旅客達到456萬人次。
目前,“個人遊”已擴展到內地的38個城市,涵蓋近2億內地居民。保守估計,僅今年“個人遊”的內地旅客至少可為香港帶來60億元以上的生意,帶動香港餐飲、零售、酒店、交通運輸等市場全面興旺。今年前10個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已增長7%。
特區政府經濟官員指出,內地允許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今年又進一步推出了擴大措施,大大方便了內地居民在港消費。
亮點五:粵港、“泛珠”進入實質互動
今年以來,粵港合作熱烙,相繼簽署了《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粵港城鎮規劃信息平臺》等協議,制訂跨地域合作及互補發展策略,積極開展或研究大型跨境基建工程建設,以打通區域運輸脈絡;兩地政府還共同組團赴海外舉辦推介活動,顯示兩地合作進入實質階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表示,香港將集中力量和資源,悉力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建立更強大的經濟互動。
此外,香港還積極參加“泛珠三角”合作計劃。曾蔭權説,香港下定決心積極參與推動“泛珠”合作,抓住內地特別是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機遇,使之成為提升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
數字顯示,“內地因素”已對香港經濟産生明顯影響。今年第三季度,香港經濟增長達到8.2%,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失業率由2003年最高時的8.7%下降到目前的5.3%,是4年以來的最低點。
香港輿論指出,雖然香港經濟增長一定程度得益於世界經濟的復蘇,但《安排》的實施對香港改善民生、發展經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