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不平靜的2005年 我國國家綜合減災能力顯著提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 隋笑飛)剛剛過去的2005年很不平靜。洪澇、颱風、旱災、風雹、地震、雪災、低溫冷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我們為比較嚴重的災情和損失而傷痛,但同時我們發現,我國國家綜合減災能力顯著提高。

    過去的一年,我國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遼河流域、福建閩江和長江、黃河的主要支流都發生了大洪水,局地極端氣候事件和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發,造成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先後有8個颱風在我國東部、南部沿海地區登陸,登陸颱風多、風力強、影響範圍廣,造成損失大;海南、雲南等省局部地區旱情嚴重;我國大陸地區發生13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江西九江5.7級地震造成了嚴重損失。有數據表明,2005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2475人死亡,緊急轉移安置1570.3 萬人,倒塌房屋226.4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042.1億元。與近幾年相比較,2005年緊急轉移安置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5年來的最大值,因災死亡人數僅小于2001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於淮河大水災的2003年。

    黨和政府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按照《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05年民政部先後針對18個省份的災情啟動救災應急響應30次,其中三級響應為6次、四級響應為24次,應急時間長達103天,僅針對福建的颱風、洪澇災害,就啟動了8次應急響應。2005年的應急響應次數遠遠超過2004年的12次和2003年的16次。共向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62個,先後向各地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帳篷6.698萬頂。基本保證了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初步安置。

    黨和政府及時規範地開展春荒冬令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2005年全國春荒需救濟人數8029.7萬人、冬令需救濟人數7253.2萬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民政部向重災省份派出22個工作組,對受災群眾生活困難狀況全面評估,確定248個重點監控縣(其中春荒93個、冬令155個),民政部、財政部先後下撥春荒災民生活救濟資金11億元,冬令災民生活救濟資金12億元,春荒期間共發放災民救濟卡1556萬張,救濟災民4574萬人。目前,冬令救助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

    各地大力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工作。2005年因災倒塌房屋數量較大。按照《民政部災區民房恢復重建管理工作規程》,遵照統籌規劃,科學指導,協調發展的原則,對災區恢復重建實施項目管理,大力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截至12月31日,全國共規劃建房197萬間,已經竣工168.2萬間,佔規劃總數的85.39%。項目規劃資金總投入為475499.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1610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8.75%,地方投入73491.9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15.45%,社會捐贈資金26730.2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5.6%,受災家庭自籌資金333667.3萬元,佔資金總投入的70.2%。

    我國全面提高國家綜合減災能力。2005年1月,國務院決定將“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更名為“國家減災委員會”,減災救災領導體制進一步健全,成立了由18名院士及著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國家減災專家諮詢機制初步建立;24小時災情監測機制初步建立,中央各涉災部門的月度災情會商機制進一步完善。在已有12平方米救災帳篷的基礎上,採購4.2萬頂36平方米帳篷和5.2萬頂8平方米帳篷,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得到全面加強;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地面系統建設項目得到國務院的批准,減災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啟動“社區減災平安行”活動,組織編寫了《避災自救手冊》叢書和《緊急救援》宣傳片,廣泛開展社區減災宣傳活動,全民減災意識明顯提高;《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間救災互助協定》正式簽署,積極參加世界減災大會,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部長級亞洲減災大會,對11個海嘯受災國31名減災救災官員進行培訓,組織了我國對印度洋地震海嘯災害和巴基斯坦地震的政府間和民間的救災援助,國際減災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不平靜的2005年,我們萬眾一心,我們共渡難關,我們攜手共進。(完)

 
 
 相關鏈結
· 回良玉出席國家減災委員會全體會議並講話
· 亞洲減災大會在京召開 華建敏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長江防總辦統計顯示:小城鎮防洪減災能力待提高
· 亞洲減災大會閉幕 會議通過《北京行動計劃》
· 全國大城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
· 國際減災日中國啟動“社區減災平安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