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浙江百強鎮鄉”數量居全省第三,人均收入超萬元的村數量佔紹興市九成。經濟發達的諸暨市在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的目標後,城鄉統籌邁向更高的層次——
富裕起來的浙江諸暨農村,曾經“別墅門前雜草生,垃圾遍地蚊蠅飛,小河有水不能洗,有車難到家門口”。論經濟收入,富裕起來的諸暨農民不亞於市民,但喝不上乾淨的自來水,家門口購不到稱心商品,求診治病負擔沉重,文化娛樂單調乏味……
什麼樣的農村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山清水秀,文明和諧,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多彩”。市長張仲燦描繪的這幅藍圖,是諸暨市近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該市僅去年就圍繞城鄉統籌投入7.73億元,為提高農民生活水準辦了六大實事。
優化農村環境 從傳統村落走向現代社區
穿越諸暨市大唐鎮,滿街皆是紅色的對聯、挂幅,沿街商鋪熙熙攘攘。集鎮外平坦的村級公路兩側,幢幢別墅整齊美觀。村和鎮,鎮和城,差別原來這麼小。諸暨的六大實事工程,就重在改善農村環境,促進傳統村落向現代農村新社區轉變。
農村美不美,先看路和水。在諸暨,行政村已全部開通四級以上等級公路。為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諸暨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農村建水庫、鋪網管。如今,半數鎮鄉的農家,用上了自來水。
農村環境過去臟亂差的癥結在於缺乏垃圾處理系統,據測算,諸暨農村每天約産生460余噸生活垃圾。諸暨市委副書記孟法明介紹,諸暨把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納入城鄉統籌體系,全市共設3個焚燒場集中處理,各鎮鄉設中轉站,各村設一個以上垃圾收集站,每村配備保潔員負責公共地域衛生。諸暨2004年在浙江首先提出“98%以上處理農村垃圾”,預計明年能達到這一目標。
提高農民素質 從傳統農民走向現代農民
“農民是‘三農’的核心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後,必須進一步提高農民的能力和素質,造就現代新農民。”孟法明説。諸暨的農民培訓工程,把培訓和就業服務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的重要抓手,通過採取“政府埋單、企業出單、基地接單”的方式,為廣大農民進行産業、創業、素質等方面的培訓,計劃到今年底,把近18萬農村勞動力全部培訓一遍。培訓不但將提高農民的生産技能,更有禮儀、法律等培訓,以全面提高農民素質。
文明程度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重要指標,諸暨市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重在“戶富、村美、人和”。“廣場千人演出、社區千人唱戲、農村千場電影”的“三千”活動如今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蓬勃向上的村風民俗,形成和諧的村落人文環境、鄰里關係和家庭氛圍。
阮市鎮是諸暨惟一列入紹興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創建規劃的鎮鄉,這歸功於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年有計劃、季有主題、月有活動。“富裕起來的農村更應該注重從軟體上縮短與城市的差距。”諸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雷説。
構建新型體制 讓農民享受市民待遇
城鄉二元體制曾經嚴重制約了市場資源和政府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成為農村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在建設規劃、公共財政、社會保障、行政管理、要素配置等方面,構建出城鄉一體化的體制、制度和機制。”張仲燦説。
農民看病難,是各地農村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但在諸暨,一套較完善的農村衛生體制,通過建好鄉鎮衛生院,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使得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好病”成為現實。
平時,農民有病不必進城,感冒等小病在村裏,X光、血檢等檢查到鄉里就可以解決。諸暨對農村衛生的經費投入逐年加大,去年已達到3000萬元,農村衛生事業經費佔總衛生事業經費比例達到70%。下屬27個鎮鄉都建有一家以上衛生院,全部配備X光機、B超、生化分析儀、心電圖等設備,132個衛生服務站分佈在各村。農村的公共衛生網絡基本完備。“農民一般步行15分鐘,就能找到看病的地方。”諸暨市衛生局長周滿忠很自豪。
從2004年起,諸暨又在全省率先推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全市75萬人參加了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82.5%;農村13.65萬人口參加了養老保險,徵收養老保險基金2.13億元,2.9萬被徵地農民領取了基本生活保障資金。(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