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預測報告稱,中國經濟已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
新成立的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預測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為中央領導和政府進行重大決策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建議和資料,同時在解決這些實際的重要預測問題中發展出新的預測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
新發佈的七個預測報告內容涉及進出口貿易、國際原油價格、物價、經濟景氣、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的影響、區域能源需求、能源價格波動對經濟影響等方面。
七大預測報告瀏覽
一、2006年中國進出口形勢分析與預測
預計今年我國出口總額將接近9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進口總額將超過79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0%;進出口總額約1695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5%;全年貿易差額大約1038億美元。
二、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預測
未來一年內的國際油價將會繼續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價位,並且在局部表現出強烈的上漲勢頭。若無突發事件影響,油價應不會超過68美元/桶。
三、2006年中國物價走勢分析與預測
今年我國消費類物價將溫和增長,生産類物價穩步回升。預計2006年下半年CPI整體高於上半年,全年CPI為1.97%;生産資料出廠價格、原料購進價格、重工業産品價格也呈前低後高的狀態,全年分別上漲7.9%、9.5%、11.5%。
四、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景氣形勢分析與預測
我國經濟已進入了新一輪景氣週期的上升期。2006年經濟增速在上半年略微放緩之後,到下半年將有所上升,經濟已經處於拐點後上揚態勢,全年經濟運行處於上升階段。
五、中國經濟崛起對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影響的預測
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對本國和世界的糧食和食物安全帶來威脅,但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在農業科技不斷創新的基礎上,積極穩步地調整本國的農業生産結構。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將進一步促進對能源、礦産品和林産品等資源型産品的需求增加,如果國家能繼續推進資源節約型技術創新和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等資源型産品進口還能顯著地減少。
六、2010-2020年中國區域能源需求預測
報告將中國劃分為東北、京津、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西北和西南8大經濟區域。其中,2010年東部沿海區域的能源需求為2.48-2.64億噸標準煤,而2020年則將達到3.42-4.70億噸標準煤。區域能源供需矛盾仍然相當突出。
七、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預測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會對我國實際GDP、投資、消費等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部門的生産技術進步對抵抗油價風險有一定的作用。而交通運輸部門消費支出佔總消費支出比例的變化對抵抗油價風險作用不大。從福利的角度來説,油價上漲對農村居民更加不利。(通訊員鄭晨曦 記者許琦敏)
中國科學院發佈七大報告預測2006年宏觀經濟走勢
路甬祥院長和郭雷院士為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揭牌(鄭晨曦攝影)
成立大會主席臺(鄭晨曦攝影)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在經過近一年的試運行之後,正式掛牌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等領導、專家學者、有關部委的代表近120人參加了成立大會。在成立大會上,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佈了7個預測報告,內容涉及進出口貿易、國際原油價格、物價、經濟景氣、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的影響、區域能源需求、能源價格波動對經濟影響等方面。
“2006年中國進出口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指出由於美元利率和匯率波動以及國際資本流向變化等因素引起的國際投資和貿易環境的變化,我國利用外資的數量將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出口。此外,貿易摩擦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和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將減緩我國出口的增長速度,但外貿出口仍將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勢頭。進口增長速度將明顯上升,但由於國際市場商品的價格波動,進口總額的增長幅度存在著較大變數。預計2006年我國出口總額將接近9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進口總額將超過79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0%;進出口總額約1695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5%;全年貿易差額大約1038億美元。
“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預測”報告中預測:在世界局勢較為平穩的情況下,未來一年內的國際油價將會繼續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價位,並且在局部表現出強烈的上漲勢頭。3月份開始寒冷季節逐漸結束,油價會輕微回落至60美元/桶以下,但隨著伊朗核危機的持續,直至5月份油價都將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8月份美國的夏季用油高峰和年底冬季取暖用油的需求會帶來油價的新高,但若無突發事件影響,油價應不會超過68美元/桶。
但是,在地緣衝突進一步升級的情況下,世界石油市場將會受到劇烈影響,加上投機者對衝突後果的預期,導致油價迅速高企,在衝突最激烈的時期附近達到最高峰,接近76美元/桶。隨著衝突逐漸平息,油價開始回落,但由於受衝突余波影響,仍將偏離正常價位,達到65美元/桶左右,在用油淡季可能降至60美元/桶。
“2006年中國物價走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2006年我國物價上漲與下跌因素相互並存,始終制約著物價走勢。儘管目前各類物價指數增幅總體上均呈下降趨勢,但物價上漲因素多於物價下跌因素,根據綜合分析和計量模型預測結果判斷,我們認為2006年我國消費類物價將溫和增長,生産類物價穩步回升,但都處於正常範圍,不會出現大的通脹和緊縮。預計2006年下半年CPI整體高於上半年,全年CPI為1.97%;生産資料出廠價格、原料購進價格、重工業産品價格也呈前低後高的狀態,全年分別上漲7.9%、9.5%、11.5%。
“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景氣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指出2005年我國的先行合成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呈上升趨勢;先行擴散指數和一致擴散指數都高於50;綜合警情指數也在綠燈正常區間內呈上升趨勢;表明在經歷了2004年的下降期後,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一輪景氣週期的上升期。
報告使用多種預測模型從不同角度對2006年經濟景氣進行定量預測,先行合成指數、先行擴散指數、一致合成指數預測、綜合警情指數預測、經濟增長拐點預測等均表明,2006年經濟增速在上半年略微放緩之後,到下半年將有所上升,經濟已經處於拐點後上揚態勢,全年經濟運行處於上升階段,上半年出現拐點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經濟崛起對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影響的預測”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但未來20年經濟還將保持快速的增長;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對本國的糧食和食物安全帶來威脅,但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在農業科技不斷創新的基礎上,積極穩步地調整本國的農業生産結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不會對世界食物安全帶來威脅,相反它將提高世界的糧食和食物的總供給量,中國在油料作物、糖、棉花和玉米等農産品上進口的增加將為其它國家擴大生産和出口提供機遇;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將進一步促進對能源、礦産品和林産品等資源型産品的需求增加,雖然進口的依賴性提高會影響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但中國進口占世界能源貿易的比例並不大,如果國家能繼續推進資源節約型技術創新和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等資源型産品進口還能顯著地減少;中國經濟的崛起對其他國家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大部分國家也將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受益,對那些經濟結構和中國互補型的國家,他們將會從中國增長的進口中受益,對那些和中國有相似出口結構並且産品競爭的國家而言,他們需要調整本國的經濟結構,以把握中國經濟的發展所提供的市場機遇。
“2010-2020年中國區域能源需求預測”報告中,將中國劃分為東北、京津、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西北和西南8大經濟區域。預測2010年各區域的能源需求為:東北區域3.44-3.65億噸標準煤,京津區域0.78-0.83億噸標準煤,北部沿海區域2.83-3.06億噸標準煤,東部沿海區域2.48-2.64億噸標準煤,南部沿海區域1.19-1.27億噸標準煤,中部區域5.34-5.84億噸標準煤,西北區域2.32-2.49億噸標準煤,西南區域2.06-2.24億噸標準煤。預測2020年各區域的能源需求為:東北區域4.06-5.54億噸標準煤,京津區域1.10-1.52億噸標準煤,北部沿海區域3.76-5.16億噸標準煤,東部沿海區域3.42-4.70億噸標準煤,南部沿海區域1.56-2.15億噸標準煤,中部區域6.24-8.50億噸標準煤,西北區域2.88-3.88億噸標準煤,西南區域2.44-3.30億噸標準煤。區域能源供需矛盾仍然相當突出。
“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預測”報告中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擬分析了國際原油價格不同程度的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GDP、總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的影響,並結合原油開採部門、石化、交通運輸部門的生産技術進步和交通運輸部門消費支出比例的變化對我國抵抗油價風險的作用進行了模擬分析;發現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會對我國實際GDP、投資、消費等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部門的生産技術進步對抵抗油價風險有一定的作用。而交通運輸部門消費支出佔總消費支出比例的變化對抵抗油價風險作用不大,從福利的角度來説,油價上漲對農村居民更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