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五”期間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共享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
——“十五”殘疾人事業發展綜述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記者 邱紅傑)35歲的杜文琳熟練地在一條紙帶上抹上膠水,然後用它把一根鐵絲裹起來,隨後另外幾個人接過去,有的粘有的纏,一枝栩栩如生的絹花就做成了。

  杜文琳熱情地跟記者交談,絲毫看不出他是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10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的人生陷入低谷,而去年在山東煙臺市這家名叫鴻君工藝品公司的地方,他和另外29名殘疾人一起勞動,重新又找回了自己的價值。他自豪地對記者説:“我們能夠生産兩千多種工藝花,都出口到國外了。”

  杜文琳是過去幾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眾多受益者之一。據中國殘聯介紹,我國殘疾人事業“十五”各項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殘疾人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轉變觀念,打開工作新局面

  “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裏,一片冰雪都融化……”在山東省東營廣饒縣大王鎮大王西村,62歲的殘疾老人劉俊梅等人用當地傳統小調“棗木杠子亂彈”新編歌詞唱出了“殘聯遍地開紅花”。

  在大王鎮,那些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經過培訓後到當地企業幹活,參加種植養殖,沒有勞動能力的則由村裏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住房條件差的由村裏給蓋起了新房,一年還救助700斤糧食,每月由殘聯提供80元救助金。

  山東省殘聯理事長陳希悅説,山東過去五年間在殘疾人扶貧、康復、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是各級黨政部門真正對殘疾人事業的大力支持,觀念的轉變最終推動殘疾人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殘疾人這個社會最困難群體的解放,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

  ——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滿腔熱情地關心殘疾人,切實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給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殘疾人事業,正在逐步成為上至黨中央國務院下至各級黨政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認識。經濟越發展,人們越清楚地發現,在新世紀頭20年,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必須充分調動廣大殘疾人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陜西省部署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全面開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在海南省海口市,殘疾人只要出具殘疾證就可以直接申請法律援助;上海的電信運營商推出特色服務,讓聾啞人用手機、上網不再難……各地蓬勃開展的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扶貧、無障礙設施建設等工作表明,新的認識正蔚然成為共同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具體行動。

  攜手參與,開闢生存一片天

  浙江杭州上城區近江園社區肢殘人董莉萍,2002年5月患“腦梗塞”造成手腳偏癱,突然的打擊,讓她一度喪失了生活的信心。社區康復指導員了解情況後,主動上門談心,並專門給她制定了康復計劃,安排她每天到社區康復站訓練。如今,董莉萍左手已能高高舉起,自己去菜場買菜也沒有問題了。

  “社區的幫助,不僅讓我恢復了肢體功能,還找回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董莉萍説。

  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在去年的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上表示:“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6000萬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過去幾年間,勞動保障部採取多種措施推進殘疾人就業,並抓緊制定《殘疾人就業條例》;民政部重點開展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此外,在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等的共同推動下,彩票公益金資助的殘疾人康復、教育、危房改造、體育等項目也全面實施。

  據中國殘聯介紹,“十五”期間,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體系、服務網絡逐步完善,建立各級殘疾人康復訓練服務機構近2萬個,共有630多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廣泛開展的“愛耳日”“愛眼日”等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減少了殘疾的發生,提高了殘疾人自我康復意識。

  與此同時,到“十五”末,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約80%,五年間普通高校累計招收殘疾學生16000余人,有258萬名城鎮和農村殘疾人得到職業教育與培訓。城鎮殘疾人就業已達420多萬人,農村殘疾人就業累計1700多萬人。通過扶貧開發,“十五”期間有727萬名殘疾人通過扶貧開發改善了生活,另有700余萬名城鄉殘疾人得到各種形式的社會保障。

  截至2005年底,全國地市級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和體育活動場所分別達到1700多個和1000多個,特奧運動員已經達到50萬人,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累計獲得金牌676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來自中國的“美與友誼的使者”“人類特殊藝術的火炬”。他們表演的《我的夢》成為感動世人的經典。

  平等和諧,文明風尚入人心

  一位聾人朋友近日非常高興地對記者説,他不久前在乘飛機從武漢到濟南的路上,發現電視屏幕上播出的安全提示出現了手語。

  當關心殘疾人、尊重殘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殘疾人的觀念深入人心時,生活中這樣溫馨的細節越來越多。

  北京火車站去年將站臺全部加高,基本與列車車廂入口持平;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在部分公交線使用了低底盤公交車輛,方便老人和殘疾人乘坐……據中國殘聯介紹,“十五”期間,我國無障礙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全國開展了創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工作。相當一部分大城市的商場、飯店、銀行、圖書館、醫院、公園、旅遊景點及公共廁所等,程度不同地建設了無障礙設施。全國民航機場的航站區,基本上都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無障礙設施成為新建小區的必備條件,原有小區的無障礙改造也已開始。

  中國殘聯理事長湯小泉説,各式各樣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僅完善提升了城市功能,為殘疾人、老年人及全社會成員提供了方便,也推動著社會文明進步。

  隨著人道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多種形式的助殘活動規模與日俱增,助殘志願者隊伍逐漸壯大。目前,全國已建立助殘志願者聯絡站12萬多個,登記在冊的志願者人數近300萬,226萬殘疾人得到了他們的幫助。

  “十五”期間,一批關係殘疾人事業長遠發展的重大舉措也相繼實施,我國順利完成了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方案設計、標準修訂、隊伍組建、人員培訓、調查試點等籌備工作,還啟動了殘疾人保障法的修改進程。這些重大舉措的實施,將對殘疾人事業的長遠發展産生巨大影響。(完)

 
 
 相關鏈結
· “十五”期間我國殘疾人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