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商務之窗
 
2005年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 發展態勢良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4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2005年我國水泥工業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方式明顯轉變,我國水泥工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水泥工業運行情況及主要特點

    1、産量增速回落,投資趨於理性

    2005年水泥産量10.60億噸,比2004年增長9.3%,增速比上年回落3.2個百分點。水泥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比上年下降 5.1%,施工項目減少 116個,新開工項目減少 125個,全年計劃總投資下降 9.2%。投資趨於理性。

    2、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水泥行業完成工業總産值2683.84億元,銷售收入2608.35億元,産銷率達98.37%,銷售款回收率達87.97%,全行業實現利潤80.5億元。勞動生産率由2004年的682噸水泥/人·年提高到2005年790噸水泥/人·年。出口水泥1137.25萬噸,比2004年增長89%。出口水泥熟料1078.49萬噸,比2004年增長949.66%。2005年,水泥出廠價格下降,能源價格上漲,全行業主要是靠企業提高勞動生産效率和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實現利潤。

    3、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指導下,我國水泥産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1995年新型幹法水泥2853萬噸,僅佔總産量的6%。2004年上升到3.2億噸,佔總産量的33%。到2005年底,新型幹法水泥産量達到4.73億噸,新型幹法水泥的比重已達到45%,一年間增長12個百分點。水泥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2005年建成投産110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新增能力10137萬噸。累計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615條,其中4000噸以上生産線104條。目前,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落後工藝水泥已不被社會各界認同,濕法工藝水泥已淘汰出局,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處於最佳機遇期。

    4、産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經過20多年發展,水泥生産規模不斷擴大,一批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安徽海螺集團水泥和熟料産量已超過6200萬噸,在世界水泥企業集團中排名為第5位。十大水泥企業集團的生産集中度由2000年的不到4.4%,提高到2005年的13.3%。産業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對提高我國水泥工業的競爭力,加快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5、水泥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上世紀70年代初研製新型幹法水泥技術裝備開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水泥行業科研創新與技術開發能力不斷提高,技術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日産2000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産技術裝備已全部國産化,日産4000噸、5000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産技術裝備國産化率達到90%以上,日産8000噸水泥熟料生産線和日産10000噸水泥熟料生産線已經投産。日産10000噸水泥熟料生産線全球只有7條,我國就擁有4條。

    6、技術和裝備已躋身國際市場

    隨著我國水泥工藝技術和裝備國産化的成熟和大型化,一批水泥工藝技術和裝備已走出國門,2005年僅沙特一個國家就和我國簽訂了六條日産5000噸以上水泥生産線總承包合同,其中兩條是國際最大規模日産10000噸水泥生産線,總合同額達13億美元,目前已佔國際市場份額30%左右。工藝先進、技術成熟的大型國産化裝備為我國新型幹法水泥加快發展提供了技術保證,同時也為我國大型水泥技術裝備出口奠定了基礎。

    7、全行業虧損面增加

    據統計,2004年我國水泥企業總數為5034家,虧損1393家,企業虧損面為27.67%。2005年虧損1851家,企業虧損面增加到35.95%。從虧損面看,上升8.28百分點。分析虧損企業增加主要原因是: 2005年煤、電、油、運價格上漲,致使水泥生産成本上升,但水泥銷售價格未漲,一些競爭力不強的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這是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

    二、2006年工作重點

    近兩年新型幹法水泥的快速發展,有效遏止了立窯生産能力的增長態勢,結構性矛盾出現可喜變化,不僅大中型水泥企業在積極發展新型幹法窯,許多優勢立窯企業也紛紛發展新型幹法窯。新開工水泥項目基本符合水泥工業産業發展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幾個水泥生産總量較大的省份,存在小水泥淘汰不力,建設新型幹法水泥項目佈局不合理的問題;有些省份還在借新型立窯改造之名建設立窯生産線,這些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進一步強調,為引導水泥工業健康發展,各地投資主管部門,要堅決按照國家産業政策核準水泥項目,依據國務院投資體制改革決定,禁止類水泥項目要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

    根據目前水泥工業發展實際情況,國家已要求各地要從水泥産品附加值較低、保質期有限、不宜遠距離運輸的特點考慮,合理佈局,協調發展。重點改造現有企業為主,不再鋪新攤子,以淘汰落後的方式,加快産業升級;依託老企業擴建日産4000噸以上生産線,儘快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經濟欠發達地區也應重點支持建設日産2000噸以上的新型幹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後小水泥步伐,促進水泥工業結構升級。

    目前各地發展水泥的積極性仍比較高,特別是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後,日産2000噸以上的新型幹法水泥項目已下放到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因此,為了鞏固水泥工業宏觀調控成果,2006年的工作重點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切實按照規劃和産業政策要求,規範行業準入標準,以優化地區佈局和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充分考慮資源、能源、交通運輸及生態和環境承載能力,在有條件的區域加快發展大型新型幹法水泥,淘汰落後生産能力。

    二是繼續嚴格執行好金融、土地、環保等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依法行政,對不符合規劃和産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予支持。對日産規模小于2000噸的水泥熟料項目,必須上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禁止以任何名義建設落後工藝的水泥生産能力。

    三是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依靠技術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做好節能降耗和能源替代工作。支持利用大型水泥窯協同處置可燃工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和利用窯系統廢熱進行純低溫餘熱發電。

    四是加強環境、資源和生態保護。嚴格執行産業政策和有關標準,做好水泥企業清潔生産;同時加強對民採民運的石灰石礦山進行有效監督,減少資源消耗,減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對採後礦山要做好復墾工作。

 
 
 相關鏈結
· 中冶集團十九冶100天建成柳州藍資凝石生産線
· 中國現代水泥産業技術發展迅猛
· 中材料集團在沙特簽約世界水泥工程建設最大合同
· 我國水泥行業企業重組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