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滬深股市股改公司總市值順利過半 股改取得突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潘清、何廣懷)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隨著第22批股改公司名單“新鮮出爐”,滬市股改公司總市值已順利過半,達到52.53%。

    與此同時,隨著深赤灣等10家公司26日宣佈進行股改,深交所目前已有274家公司完成股改或進入了股改程序,其市值佔深市總市值的比重接近6成。這樣,滬深兩市股改公司的總市值一舉突破50%。這標誌著股權分置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

    據來自深交所的消息介紹,深赤灣等第22批股改的10家公司市值為266.77億元,佔深市總市值的2.80%。其中,屬於135家重點地方國企的有風華高科、中興商業、峨眉山3家;屬於深市市值前100名的有深赤灣、華北高速、冀東水泥、風華高科4家。

    27日,滬市第22批股改公司將正式亮相。浦發銀行、首創股份、華夏銀行、濟南鋼鐵、五礦發展、皖維高新、江南重工、新疆天業、稀土高科、興發集團、航天機電、大唐電信、星新材料、酒鋼宏興、煙臺萬華、亞星化學、山東基建、江西銅業、現代制藥、三元股份、金證科技、洪城水業、六國化工、馳宏鋅鍺、華陽科技、高淳陶瓷、新安股份、大眾公用、青島海爾、東軟股份、江中制藥、魯銀投資、神馬實業、大紅鷹、銀座股份、內蒙華電、東方電機、大成股份、廣鋼股份等39家公司進入股改行列。

    上證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到27日,滬市合計將有365家公司已完成或正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佔上證所上市公司總家數的44.68%。其中,上證50指數成分公司和上證180指數公司佔比均超過六成。這意味著一批權重公司已相繼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序,對滬市實現股改市值過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證所有關負責人表示,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以來,滬市股改公司呈現出四大特點。首先是市值大。365家改革公司的股票市值佔上證所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的52.53%,寶鋼股份、長江電力等大型企業紛紛進入股改序列。

    其次是國企多。去年11月,五部委關於股改的座談會明確了39家央企和135家地方國企為重點企業。而在重點推進階段,上證所22家重點央企中,共有6家完成或正在進行改革,所佔比例為27.27%;81家重點地方國企中,共有40家完成或正在進行改革,佔比達49.38%。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普遍較大,尤其是中央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上證所挑起了大梁。

    第三是方案優。據統計,已完成股改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對價平均約為流通股東每10股流通股獲得3.08股對價,高於每10股流通股獲得3股對價的市場預期水平。

    第四是有創新。365家股改公司採用了多種方式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其中大多數採用送股方式,部分公司還採用了支付權證、大股東注入優質資産等方式進行改革。另有多家公司採用以股抵債、資産重組等方式,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部分存在公募法人股的公司妥善處理了這類股份的流通問題,維持了市場穩定。

    上證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資本市場之所以要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是因為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這一問題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對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這主要表現在:扭曲證券市場定價機制、導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不利於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不利於上市公司的購並重組、制約著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産品創新、不利於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

    根據此前業內人士對股改進程的預期,如果50%市值的公司進行股改,大致標誌著股改重點推進階段的任務即將完成,證券市場的合理定價機制將得以形成,證券市場將從而轉入正常狀態。(完)

 
 
 相關鏈結
· 證監會將制定實質性操作文件進一步推進股改
· 中國全面啟動股權分置改革 股市首日走勢溫和
· 李榮融:繼續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
· 中國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
· 證監會:中國430多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
· 證監會就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要求做好四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