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80%的農民在福源公司就業,80%的農民擁有福源公司股份,村民80%的收入來自福源公司。這3個80%,讓我們這個10年前的窮村變成了如今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文明村。”近日,福建晉江市前蔡村黨支部書記李丕讀興奮地告訴記者。
據統計,到2005年,泉州81.8%的縣(市、區)、80.4%的鄉鎮、83.2%的村,實現了寬裕型小康。
1996年,泉州提前兩年完成了基本實現小康的任務。1997年,泉州決定參照小康工程的做法,以創建要求更多、標準更高的寬裕型小康統領“三農”工作,加快農村新一輪建設。
泉州注重以工帶農發展農村經濟,積極引導鄉村企業向工業小區集中。目前,全市有3000多家企業落戶各類工業園區。同時,加快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幾年間,先後培訓農村勞動力17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4萬人。如今,他們在家門口當工人,務工收入已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
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是實現寬裕型小康的重要抓手。泉州通過財政投入啟動、集體投入聯動、社會融資推動,加快農村交通、水利、教育等公共設施建設。目前,該市2000多個行政村完成8451公里路面硬化,籌資8億元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今年,又對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免收學雜費,為85萬農村學生減負1.7億元。對農村困難群體,長期開展挂鉤幫扶活動,2.16萬高山群眾在山下圓了安居樂業夢,8萬多因病因災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富裕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增長。南安市開展了電影進企業、百場報告會進學校、百場宣傳諮詢進農村等活動,還改100多個廟堂、祠堂、廢舊會堂為文化宣傳陣地,創新基層文化傳播載體,建成“貴峰詩社”等一批特色文化村。
泉州還不斷創新農村工作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小康建設的保障。先後出臺了村幹部經濟補貼和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基層組織的激勵約束機制。另外,先後有645名幹部分別被派到272個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擔任村支書或村長助理,重點幫助。(記者黃敬、吳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