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8日電(記者 戴勁松)近年來,總部設于武漢的中冶連鑄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國際招標中捷報頻傳,除成功為美國、土耳其、馬來西亞、朝鮮等國建成投産一系列連鑄工程外,最近又參與西歐一家著名鋼鐵企業連鑄項目的投標。有關專家對此稱,這表明我國鋼鐵連鑄技術經過多年自主創新,正逐步改變國外公司長期一統市場的局面。
據介紹,連鑄是鋼鐵生産的首要核心技術,2005年我國鋼鐵産量約3.5億噸,其中96%依靠連鑄技術生産。中國連鑄技術研究中心王志道教授説,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鋼鐵工業開始引入多套國外先進設備,帶動了連鑄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但一直都處於消化、移植的“跟跑”地位。
“關鍵是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造成採購成本過高,進而産能過剩,拖了整個中國鋼鐵工業的後腿!”中冶連鑄公司總工程師佘希芳説:“以往,國內任何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的連鑄項目,其設備基本上可以由國內公司分包設計製造,但工程費用的一半以上卻要付給只負責工藝技術的國外公司。”
作為行業龍頭的中冶連鑄公司,由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和北京冶金設備研究總院的相關專業于2001年底整合成立後,便開始引進多名國內外專家和高級技術人才。同時,公司每年將營業額的4%投入研發,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如自主研發的動態二冷控制軟體包,精度更高、振動更平穩的結晶器液壓非正弦振動系統,節能高效、壽命更長的電磁攪拌系統及帶鋼彎曲矯直機等連鑄及帶鋼表面處理系列工藝設備技術,並在酒鋼、邯鋼及新疆八鋼等工程項目中成功應用。
此外,宣鋼“十機十流方坯連鑄機”項目,是中冶連鑄承接的單臺流數最多的方坯連鑄機,年産能達到200萬噸。據統計,該項目是當前世界方坯連鑄機建設史上的一個首創,也是世界上流數最多的連鑄機。中冶連鑄公司目前已擁有兩項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泉表示,“連鑄工藝技術軟體包”這一鋼鐵連鑄製造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十一五”期間有望取得重大進展。在國內連鑄技術自主創新不斷取得突破的形勢下,以中冶連鑄公司為首的國內企業正逐步縮小與國外競爭者的差距,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使得引進連鑄機與國産連鑄機的價格比已由過去的8:1下降至2: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