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三萬億元,比上年增加五千多億元,僅這些增收就相當於1993年全年的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從一萬億元到兩萬億元用了五年的時間,從兩萬億元到三萬億元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在財政經濟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財政支出的變化。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安排將著力調整支出結構,有保有壓,壓縮一般性開支,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傾斜。2006年財政工作將突出以下重點:
重點一:國家對基礎設施投入的重點將轉向農村。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將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將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資金將高於上年。2006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三農”的支出將達3397億元,比2005年實際執行數增加422億元,增長14.2%,高於中央財政總收入、總支出的增長水平。
重點二: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取消農業稅。為了保證免徵農業稅後基層政權和農村義務教育正常運轉,中央和地方財政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2000年至200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轉移支付資金1830億元。從2006年起中央財政每年還將安排782億元財政支出,地方財政也將安排250億元財政支出,用於支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重點三:全免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根據國務院部署,從2006年農村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起,分年度、分地區逐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2006年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首先全面推進,2007年全國農村將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06年至2010年,不包括教師調資的因素,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將分別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1258億元和924億元左右,合計約2182億元。2006年啟動這一改革,中央財政預計新增投入約102億元,地方財政新增投入約38億元。
重點四: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市、區),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每人每年補助標準提高到20元,並將中西部地區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市轄區納入中央財政補助範圍,地方財政也將相應增加投入,農民繳費暫不增加;對東部省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中央財政也將按照中西部地區補助標準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2006年中央財政為此將投入47.3億元,比上年增加41.9億元,增長7倍多。
重點五:支持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財政將依法逐步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範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辦法。有條件的地方將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記者 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