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獲悉:今年我國冬小麥主産區底墑較足、苗情較好,但由於受去年秋播期間降雨和前茬作物熟期推遲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晚播和弱苗面積較大。同時面臨“倒春寒”、病蟲害、連陰雨和倒伏等潛在威脅,春季麥田管理任務十分艱巨。
據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介紹,今年小麥播種面積增加,優質、抗病、增産潛力高的品種比例顯著增加,新技術推廣面積擴大,同時播期集中,一、二類苗比例較大,底墑充足,為今年小麥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專家同時指出,今春小麥生産仍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部分省晚茬麥麵積較大,一、二類苗群體數量足但質量較差。由於秋種期間降雨頻繁,部分省晚茬麥麵積較大,苗小苗弱,根係發育差。部分播期推遲的麥田,雖然通過適當增加播種量的方式保證了群體的數量,但是與常年相比,麥苗不壯,三葉大蘗比例少,次生根少,分蘗個體素質較弱。
2.整地粗放,底化肥用量少,脫肥麥田的面積大於往年。由於降雨推遲播期,為了搶時播種,黃淮麥區和北部麥區總體整地質量較去年差,表現為田間坷垃多,旋耕面積大,旋耕麥田土壤疏鬆,造成深播弱苗面積大。有的地方為了搶時播種,底化肥施用量少於往年,各省均出現脫肥發黃的麥田。
3.部分麥區撒播面積大,大播量麥田存在後期倒伏的隱患。為了搶時播種,部分農戶採取了淺旋耕和撒播的方法,播種量大,苗密、苗細、群體大,均勻度差,存在後期小麥倒伏的危險。
4.澆冬水的小麥麵積少,部分麥田表墑不足,西北麥區偏旱。由於小麥播前降雨多,苗期墑情好,今年黃淮海麥區澆冬水的面積小于往年。但小麥播種後多數省份降水較少,出現底墑充足而表墑較差的現象,影響了小麥次生根生長,造成了分蘗缺位現象。山西、甘肅旱地麥田土壤含水量持續下降,墑情惡化,幹土層加厚,導致冬小麥大面積受旱。
5.條銹病發生早,病源多、病源基數大,流行危害威脅大,雜草普通發生。據甘肅省調查,目前條銹病在全省發生普遍,個別田塊發生嚴重,冬前死苗率高。如平涼市,小麥條銹病平均病田率83.7%,病點率35.3%,普遍率0.55%。
6.南方部分麥田溝係配套較左。長江中下游麥區由於播期集中,搶播小麥,部分稻茬麥田溝係配套標準不高,機開溝面積不足60%,後期降雨會造成漬害,急需配套完善。
專家強調,當前越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正是小麥培育健壯個體的重要時期,更是促弱(苗)轉壯(苗)、穩壯(苗)控旺(苗)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將為冬小麥有效分蘗乃至形成大穗奠定基礎。(記者 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