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家指出:現有技術可以確保大熊貓在臺生存繁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4月4日電(記者馮昌勇 白潔)幾位長期從事大熊貓繁育研究的專家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專家們已經成功掌握了大熊貓的人工養殖與繁育技術,大熊貓定居台灣後,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確保它們的生存和繁衍。

    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大熊貓專家張和民説:“從目前大陸專家們掌握的技術來看,大熊貓定居台灣的生存和繁衍應不成問題。”

    張和民介紹説,大熊貓形成在距今300萬年前的更新世初期,在歷史上曾廣泛地分佈于中國南部和毗鄰的南亞地區,最南曾至海南島。後期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極大地破壞了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其棲息地大量消失。加上氣候的變化,致使大熊貓退縮至青藏高原東部、四川盆地周圍的高山深谷之中,形成耐寒怕熱習性。

    張和民説,大熊貓從高寒地區到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城市生活,在純自然狀態下當然不能適應。但只要台灣修建的熊貓館配備空調,保持經常通風,同時適當地模倣大熊貓在臥龍的自然生態環境,並給予適當的技術照顧,大熊貓就可在那裏長久生活。中央政府贈送給香港特區的一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目前在香港就生活得相當好。

    目前,中國還與世界不少地區和國家開展了廣泛的大熊貓合作繁殖研究,美國的聖地亞哥動物園、華盛頓動物園、亞特蘭大動物園,日本的王子動物園、和歌山野生動物世界,以及朝鮮、德國、墨西哥等地都有大熊貓在那裏長久生活。

    大熊貓專家、高級獸醫師張貴權認為,台灣的氣候和大陸南方相近,從南到北,至少出産3類4種以上的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包括台灣野生的箭竹、原産地來自大陸的毛竹、蓬萊竹等,完全可以滿足大熊貓的生活需要。

    張貴權介紹説,大熊貓屬食肉動物,因自然演變,現以竹子等粗纖維植物為主食,但它們也常吃大米、玉米、黃豆及蘋果等其它食物。僅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就有29種之多,只要一天保證七、八公斤以上的竹子,再輔以其它粗纖維的食物就沒問題了。

    大熊貓專家、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鵬彥説,大陸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大熊貓的人工養殖與繁育技術。僅憑臥龍目前擁有的雄厚技術力量,就能為對方飼養單位提供大熊貓飼養管理技術和培訓相關工作人員,同時也歡迎台灣有關工作人員到研究中心學習交流。

    據介紹,大陸自20世紀60年代開展大熊貓人工繁育試驗以來,有關部門長期致力於研究大熊貓的生理、病理、飼養技術等,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大陸已克服了大熊貓繁殖過程中的三大難關,技術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大熊貓幼仔成活率已超過90%。

    “大熊貓1至4歲為亞成體,4至5歲進入性成熟期,成為成年大熊貓,1歲多的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都為亞成體,它們到台灣適應一段時間後,即可進入發情期,只要飼養管理和繁殖技術跟上,它們就有可能順利地繁育出後代來。”王鵬彥説。

    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建立在熊貓之鄉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由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于1980年創辦。截至2004年,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大熊貓61胎、90仔、成活77仔。2005年,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又成功地繁殖成活了16只大熊貓。從2001年至今幼仔成活率連續5年達100%。目前,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已擁有98只大熊貓。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瀕危動物之一,被稱為“活化石”。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貓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四川省和陜西省。全世界圈養的大熊貓則有180多只。(完)

 
 
 相關鏈結
· 大熊貓家鄉代表期盼“團團”“圓圓”早日赴臺
· 國家林業局為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掛牌
· 台灣各界熱盼大熊貓順利赴臺 希望當局不要阻撓
· 四川臥龍已初步篩選出11隻贈臺大熊貓合格個體
· 臺辦希望大熊貓能儘早赴臺 連戰表示竭力促成
· 臺辦就贈臺大熊貓、兩岸交流等問題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