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高鵬)收集雨水進行草坪灌溉,利用太陽能發電照明,場館設施無障礙化……過去一週裏,新華社記者先後採訪了國家體育場、奧運村、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等多個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館及相關設施和有關人員,在採訪中深切感受到,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已不僅僅停留在理念上,而是變成了切切實實的行動。
風物長宜放眼量
“北京奧運會的奧運村將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面採用世界最先進的太陽能光熱系統提供熱水給運動員洗浴。此外,奧運村內的路燈照明用電也將由太陽能産生,”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吳競軍自豪地告訴記者。
吳競軍介紹説,“綠色奧運”理念在奧運場館建設中主要體現在建築節能、環境和生態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綠色環保建材等方面。除了使用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外,奧運場館另一個有代表性的環保舉措是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等均採用了中水處理和雨水收集再利用技術,大大節約了用水。
“‘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高科技為基礎,‘綠色奧運’是無法實現的,”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顧問萬嗣銓説。
“鳥巢”(國家體育場)和“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兩個奧運工程項目。據萬嗣銓介紹,“鳥巢”和“水立方”的設計理念雖然都來自於外國設計單位的方案,但在結構計算、施工工藝、質量檢驗標準等方面都完全是中國人自主制定完成的,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萬嗣銓表示,在場館建設貫徹“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理念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長遠利益與初始投資之間的矛盾。他説:“多使用先進技術和環保材料,勢必會增加初始投資。作為有眼光的開發商,應該寧可一開始投入多一些,也要讓場館的長遠機能好一些。這不單單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問題,也關係到社會效益。所以,我們希望開發商能考慮得長遠一些。”
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運動員休息室應該有多少個衣櫃?平均幾個人一個淋浴噴頭合適?……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是每個奧運場館設計者和施工單位都要考慮的問題。
萬嗣銓表示,“人文奧運”是三大奧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奧運籌辦工作處處以人為本。具體到場館建設,就是要注意強化人性化的設計,盡可能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廣大觀眾感受到方便與舒適,充分體現對各類人群特別是殘障人士的關懷。
“‘人文奧運’不是一句空話。‘人’也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方方面面人的需要,”萬嗣銓説。
為此,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特別成立了體育專家組,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使場館在使用功能等方面,滿足奧運會比賽需要,體現人性化。
萬嗣銓舉了羽毛球館的例子。他説,羽毛球比賽對於場地要求非常高。一般來講,場地內的風速不能超過0·2米/秒。奧運會召開時北京正值盛夏,坐在密不透風的看臺上,觀眾肯定十分難受。但如果館內開空調,就會給運動員比賽帶來影響。因此,他們綜合考慮了這兩方面的因素,在設計場館方案時努力達到一個平衡。
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奧運村將緊接著迎來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和官員,因此在奧運村的功能設計上還必須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需要。
萬嗣銓説:“奧運村內的設施將不僅實現“無障礙”,而且我們已經考慮好了哪些房間將接待盲人,哪些房間將接待肢殘人,並根據他們的不同需要做了相應設計。”
變“包袱”為寶貴遺産
“綠色奧運”理念體現的不僅僅是環境保護,還包括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一直是奧運會舉辦城市面臨的一個難題。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場館在奧運會後很有可能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包袱”。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介紹説,北京已從規劃佈局、功能設計和投資運營體制等三方面入手,力爭將“包袱”變為寶貴遺産。
北京地區共需11個新建比賽場館,其中有4個位於大學校園內。蔣效愚説,之所以將一些場館放在大學裏,就是考慮到賽後有利於學校師生和附近居民利用。此外,北京西部社區體育設施相對較少,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建成將彌補這一缺憾。
其次,從場館功能設計上,奧運會的場館除了可以進行體育比賽外,還兼顧了大眾健身、展覽、演出等多种經營的需要。比如,“水立方”在奧運會後將被改造成一個水上樂園,用於市民水上娛樂遊玩。
第三,在投資運營模式上進行新嘗試。北京奧運場館通過招標來確定業主,業主擁有場館賽後30年的經營管理權。北京市在挑選業主的時候,不僅要看其是否有融資能力和建設能力,還要考察其未來30年的場館經營方案。因此,許多奧運場館的業主是聯合體,不光有建設單位、融資單位,還有文化體育經營單位,就是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場館賽後利用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