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國務院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實施一週年,“暢通信訪渠道、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責任、維護信訪秩序”的立法目的已開始清楚顯現。
“信訪渠道進一步暢通,解決問題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信訪秩序進一步好轉,信訪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大信訪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全國信訪總量持續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呈現出信訪總量下降、集體上訪下降、初信初訪下降的良好態勢”,國家信訪局負責人説,《信訪條例》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信訪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信訪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學習宣傳形式多樣 依法信訪深入人心
組織編寫學習輔導讀本、舉辦培訓班、翻譯出版英文藏文本……新的《信訪條例》頒布之後,從中央到地方,從沿海到內地,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掀起了一個學習、宣傳和貫徹《信訪條例》的熱潮。
國家信訪局成立了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會同中組部、法制辦、國家行政學院聯合舉辦了省部級領導幹部《信訪條例》專題研討班,舉辦了省級信訪工作機構負責人培訓班,派出司局級以上幹部60人次到地方和部門進行輔導宣講,編寫下發了《〈信訪條例〉輔導讀本》、《信訪條例講話》、《解決信訪突出問題一百策》、《信訪工作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等輔導書籍和材料。
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製作宣傳光盤、知識競答、演講比賽……各地各部門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地廣泛宣傳《信訪條例》。河南、河北、陜西、山東等地將《信訪條例》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和小節目;北京、黑龍江、遼寧、湖北、江蘇、廣東等地將《信訪條例》的主要內容做成宣傳挂圖和光盤;貴陽市把《信訪條例》的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三字經”,通過直觀生動的方式,使《信訪條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地群眾依法信訪的意識大大增強。
據國家信訪局介紹,大部分上訪群眾能夠到指定地點反映問題,並遵守接待場所秩序,集體上訪的規模趨小,上訪群眾在黨政機關門前聚集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觀。個別纏訪鬧訪、製造事端以及別有用心的組織串聯人員也受到依法處置,産生良好效果。“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初步建立。
湖南郴州市民楊利文説:“《信訪條例》將信訪程序法律化,為信訪人實現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這是我國信訪工作法制化邁出的一大步。”
此外,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集中培訓、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典型交流等形式,許多地方和部門把《信訪條例》作為先進性教育、普法教育、黨校和行政學院幹部培訓、公務員考核等重要內容。各級信訪工作機構分層次、分批次對全國25萬信訪專兼職幹部進行了全員培訓。全國共舉辦《信訪條例》培訓班51200多期,培訓各級幹部500多萬人次,《信訪條例》日益成為各級幹部依法處理問題的重要依據。
共同實踐總結經驗 創新方法推廣提高
去年6月,湖南冷水江市曾榮昌給有關部門寫信,要求督促解決當地一建築公司拖欠的65萬元工程款。7月20日,欠款就已全部到位。“《信訪條例》的實施,使我看到了國家依法治國確實是動真格的。”曾榮昌説。
《信訪條例》實施一年來,各地各部門及時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工作作風悄然轉變。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在信訪活動中要“人人受到局長接待,件件得到依法處理”,解決了一大批信訪積案。浙江在全省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信訪工作網絡。瀋陽市沈河區組織“人民信訪接待大廳”,創新了城區信訪工作模式。山東龍口市實行“雙教育、雙規範”,教育幹部依法行政、規範幹部信訪工作行為,教育群眾遵紀守法、規範群眾信訪行為。廣東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信訪督查專員制度,已有8批71位新提拔的廳級幹部擔任過信訪督查專員,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區)建立了這一制度。
據統計,過去一年中,全國省級黨政領導共閱批群眾來信4.5萬多件,接待群眾來訪近3.5萬人次,市、縣兩級黨政領導接待群眾來訪39.9萬批、193萬人次,包案處理重要信訪事項20萬件。各級黨政幹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有效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各地各部門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相繼出臺,大部分信訪問題及時妥善地解決在基層。一年來,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政信訪部門共交辦信訪事項91.7萬件,按期辦結率達92.6%,共排查信訪矛盾糾紛56萬件,得到及時就地化解的達到90%以上。國家信訪局2005年加大了重要信訪事項的交辦查辦力度,交辦信訪事項數比2004年增加3倍,還實地督查解決了一批信訪案件,有力地推動了信訪問題的解決。湖南、甘肅、陜西等地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制和公開承諾制,貴州、江西等地開展了“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全國公安系統的“開門大接訪”活動期間,各地公安機關接待群眾上訪20.4萬件,信訪人表示停訪息訴的19.2萬件;安徽省開展了市縣鄉黨政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受理信訪事項4萬多件,辦結率達到91%。
“下訪接待群眾是考驗領導幹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一年來的實踐證明,《信訪條例》的修訂、頒布和落實,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精神,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積極調整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配套機制
《信訪條例》實施後,上海惠生化工工程公司的班萬春等群眾建議儘快開通電子信訪渠道,降低群眾信訪成本,讓“老百姓坐在家裏也能反映問題。”現在這方面建議在不少地方已經變成了現實。
上海、福建、海南等地已先後建立了以互聯網為平臺、面向市民的信訪網站,拓寬了信訪渠道。過去一年間,各地各部門認真按照《信訪條例》要求,公佈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投訴電話、接待時間、地點,開通了“信訪網站”“信訪綠色通道”等受理群眾信訪的新通道。同時對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督查督辦、復查復核、答覆、聽證等方面都做了具體規定,有權處理的機關對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主動受理、處理的多了,不作為、推諉扯皮的少了。許多上訪群眾深有感觸地説,現在反映問題方便了,程序規範了,許多問題不用出縣、鄉就能解決。
修訂後的《信訪條例》,主要內容幾乎是全新的。為及時貫徹落實新《信訪條例》的各項規定,國家信訪局迅速組織力量專門研究如何實現新舊《信訪條例》的對接,及時制定了《辦理群眾來信工作規則》《接待群眾來訪工作規則》《督查督辦工作規則》和《履行提出“三項建議”職責工作規則》等,既規範自身,又指導全國,確保了各項業務工作機制的順利銜接。
浙江、內蒙古、新疆、天津、四川、寧夏、青海、雲南、西藏等地建立健全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信訪聽證制度、信訪事項終結制度和律師參與接訪的制度;北京、山東等地制定了信訪部門履行“三項建議”職責的辦法;重慶等地制定了公安機關維護信訪秩序的工作細則。中組部、公安部、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監察部、司法部、農業部等部委制定或修改了落實《信訪條例》的相關辦法和規定;鐵道部、國資委、證監會、環保總局整合信訪維穩工作力量,建立和完善了由部門聯席會議領導、有關方面共同參與的信訪工作機制。
一年來,國家信訪局先後40余次深入調研,圍繞深入學習貫徹《信訪條例》,認真解決強化責任、狠抓源頭、創新機制等“五個方面的問題”;圍繞建立長效機制,提出抓大信訪工作格局、抓責任主體落實、抓新秩序建立等“五抓”的要求;針對協調處理纏訪老戶等疑難信訪問題,確定“四個不能”的原則;還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信訪條例》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400多個,推動信訪工作不斷跨上新臺階。
去年底,全國開展了《信訪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大檢查,在各地各部門自查的基礎上,還派出8個檢查組分赴各地,督查了1183個信訪案件,走訪基層幹部群眾7000多人次,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有力地推進了《信訪條例》的深入貫徹實施。各地各部門通過加大《信訪條例》貫徹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力度,解決《信訪條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了基層就地處理信訪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各地各部門還普遍建立健全了聯席會議機制,認真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整合力量協調處理重大信訪問題,強化了有權處理信訪事項行政機關的責任,加大了責任追究的力度。遼寧、吉林、湖北、山西等地開展聯合接訪活動,把有關職能部門組織起來,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工作機制。廣西還建立了“五個一”的調處責任制,規範了各職能部門的責任。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一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大信訪工作格局開始形成。
國家信訪局負責人説,隨著《信訪條例》的全面貫徹落實,信訪工作一定能夠在規範信訪秩序、加大督查力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