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10年間118名青年俊傑先後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記者 邱紅傑) 正是祖國的春天,山河豪情激蕩;恰逢偉大的年代,春春熱血沸騰。這個春天又迎來了青春的節日。

    “五四”前夕,又有十名優秀青年中的佼佼者,將把熠熠生輝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挂在胸前。

    自1997年至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評選表彰已經走過了10年的不凡歷程,先後有118名各領域不同崗位的青年俊傑獲得這項屬於青春的至高榮譽。

    十年,勾勒著廣大青年學習創業奉獻的人生軌跡,濃縮著新時期青年拼搏奮進的不息鬥志,也描繪了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畫卷。

    正如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在表彰決定中所説:“他們奮鬥的歷程揭示了當代青年成長的正確道路。”

  愛國、進步——青春永恒不變的追求

    仿佛是為祖國的春天獻禮,“五四”前夕,遠赴德國參加第48屆世乒賽的中國乒乓健兒過關斬將,勢如破竹,再次蟬聯世界錦標賽男女團體冠軍;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新一代多用途殲擊機梟龍04架劈風穿雲,劃破長空,取得首飛圓滿成功……

    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力隊員王楠,是2000年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代表中國在世界乒壇取得過無數輝煌。作為一員老將,她本來早就可以選擇功成身退,卻至今仍和比她年輕很多的隊員一起在球臺邊揮汗如雨,刻苦訓練。當別人對此表示不解的時候,她説:“我不能在還能為祖國效力的時候退下來。”

    以祖國的需要為第一需要,以祖國的選擇為第一選擇。“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所以能取得驕人的業績,追根溯源,是他們自覺地把事業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獻作為崇高的精神追求,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報國之志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

    “人可以有殘缺之軀,但不可有殘缺之志。”這是今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軍旅獨臂英雄丁曉兵常以自勉的話。正因如此,他總能一次次在重大人生抉擇面前,始終把追求的坐標定格在黨的事業和國家利益上。

    1984年,丁曉兵所在的部隊參加邊境防衛作戰。為了爭取到最艱巨的任務,他用鮮血寫下請戰書:“我堅決要求參加戰鬥,打頭陣、當尖兵,請黨在戰鬥中考驗我!”

    在戰鬥中失去右臂後,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具備了基本生活技能。為了練好打揹包,他一個人躲在房間裏腳、嘴並用,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揹包的速度全連沒人趕上他。

    正是憑著這股不甘平庸、永不服輸的銳氣和力量,丁曉兵走到哪,就把紅旗扛到哪。2003年7月,他帶領全團官兵奉命赴淮河流域執行抗洪搶險任務。洪峰在哪,他就衝向哪;哪最危險,他就戰鬥在哪。

    青春因為獻給了祖國方顯偉大,獎章因為熔鑄著激情更放光華。在雪域高原的青藏線,在三峽工程的截流現場,在運載火箭呼嘯升空的發射場,在邊遠地區的貧困山村,在戈壁深處的油田鑽井……處處可以看到充滿活力的身影,處處可以感受他們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為祖國、為人民知難而進,勇於探索,以不屈不撓的勇氣戰勝前進中的困難和挫折,這種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是一代代中國進步青年的共同本色。

    “只要熱愛,就不會平凡,熱愛正是我們能取得不平凡成績的原動力。”梟龍飛機總設計師楊偉説,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繼續帶領團隊研製出更多更先進的戰機,為強大祖國的國防,維護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做出貢獻。

    為了攻克科技難關,按時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楊偉帶領他的團隊長年處於“611” 工作狀態,即每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個小時。憑著對祖國航空事業的滿腔熱愛與赤誠,他們把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轉變成激發自己勇往直前的動力。2003年,楊偉被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獎章輝映,誓言無聲——只有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責任感化為立足崗位、自覺奉獻、爭創一流的實際行動,在回首青春年華的時候,才會有不負少年頭的慷慨。

    正如2005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所説:“回首過去,我感到自己學習和工作的一切都貼上了‘中國心’的標簽,愛國這個字眼永遠令我熱血沸騰。要把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力,關鍵在於發奮學習,積累知識,練就本領。”

  學習、創造、奉獻——青春永不衰竭的動力

    1999年10月11日,年方29歲的徐濤結束了在德國、美國的學習和研究,放棄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在細胞和分子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知名的突出成就,為我國生物技術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做出突出貢獻。

    獲得今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徐濤説,中國的發展需要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需要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工作者,而飛速發展的祖國也為科研事業提供了最好的舞臺。

    學習、創造、奉獻是時代對青年的要求和召喚,一代青年的風采在學習、創造、奉獻中展現。

    “少年時,我就為加加林的飛天創舉激動過,被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一小步’激勵過。從此,我決心長大後要做一個航天人。”2005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得主、中國最年輕的火箭總設計師馬佳這樣説。

    第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宋芳蓉從17歲那年開始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艱苦辦學,既當教師,又當保姆、炊事員,執著地在白雲深處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為土家族孩子們播種希望。

    她説:“山裏的孩子也有夢想,我要幫他們實現夢想。” 她的崗位如此平凡,她的追求也是如此簡單,但一群孩子的人生卻因此而改變。

    2001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國梁,在大學畢業後實踐了自己“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的諾言,滿懷豪情地來到自然環境異常惡劣的油田生産一線,從“書生”成長為新時代的“鐵人”。在油田發生天然氣爆炸和遭遇特大風暴潮兩次生與死的考驗中,他以頑強的毅力挑戰命運,奇跡般地逼退了死神的威脅,把滿腔的熱情、無悔的青春、全部的智慧獻給了祖國壯美而平凡的石油事業。

    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技師趙毓忠的眼裏,“耀眼的焊花和芳香的鮮花同樣蘊含著神奇的力量,同樣可以使世界變得美麗。”

    從一名焊工開始,10多年來,趙毓忠在飛濺的焊花中刻苦鑽研,創造了世界最大轉輪整體焊接的奇跡,攻克了10多項焊接技術的難關,從一名普通青工成長為技藝高超的焊接技師。

    群星璀璨,英雄輩出。青年工人、青年農民、青年學生、青年知識分子,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的青年官兵……他們奮發進取,建功立業,獻力於國家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他們保家衛國,搶險救災,忠實履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

    他們的事跡反復證明,只有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才是創造無悔青春的永恒動力;他們的事跡同樣證明,一代代進步青年前赴後繼,在火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這樣實踐著。

    ——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廣大青年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於創造,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建中,廣大青年發揚奉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用實際行動弘揚著新風正氣。

    ——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廣大青年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立志成為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用之才。

  與祖國共奮進——永遠激昂的青春旋律

    “在國內同樣能夠做出國際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樣能站在國際學術講臺上,因為我們身後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實驗室、研究所,有一個正在強大起來的祖國和民族。”憑著這個信念,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謝絕國外的優厚待遇,在祖國的大地上不斷開拓創新,終以雄厚的實力確立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一席之地。

    十年來,百餘名優秀青年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們中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領軍人物,有在尖端或基礎科研領域取得世界知名成就的青年科學家,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指揮者,有銳意創新的國企管理者和打造民族品牌、壯大民族工業的青年企業家,有熱心公益的民營企業家,有愛崗敬業的技術能手、智慧型産業工人的楷模,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共同奔小康的致富帶頭人,長期紮根貧困地區默默奉獻青春的山村教師,也有赤誠為民、忠於祖國的人民子弟兵、公安戰士……

    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永遠不會枯竭,一個人只有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永葆青春。

    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説,這樣一個建設的年代、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為之獻身,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的時代。這是時代賦予青年的機遇,這是歷史給青年搭建的廣闊舞臺。在新時期的創業實踐中,只有把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把自己的知識、才華和能力獻給祖國和人民,把個人的前途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才能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

    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陳永川有著同樣的信念。他堅信21世紀的中國一定會在世界數學領域佔據重要地位。1994年4月,陳永川謝絕了美國國家實驗室的挽留,賣掉了汽車和房子,帶著妻兒返回了祖國,成為南開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幾年間,他創建了南開組合數學研究中心,帶起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隊伍,他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樹的計數》一文在國際數學界引起轟動,被稱為是一個“創造性的結果”。他的《微分算子及上下文無關文法》發表後,被學術界稱為“陳氏文法”。

    “當代中國青年是值得信賴、大有希望的一代,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強大生力軍……”中共中央對當代青年的高度評價,給了青春最好的註釋。當代青年的青春年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緊緊相連,當代青年的人生歷程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緊緊相伴,無數中華兒女為之奮鬥的理想,將在當代青年的手中變為現實。

    “每一位有作為、有志氣的中國青年,都應當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時代重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創造出無愧於偉大時代的嶄新業績。”周強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