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過去突擊下派為長期任職,福建省機關幹部進駐薄弱村形成制度,以派出部門為後盾,通過下派幹部這“一根針”,帶動上下各部門整合資源,形成為“三農”服務的“千條線”。目前,全省4134名駐村幹部任期過半,他們分別在所駐薄弱村建章立制,健全班子,發展生産,使4100多個薄弱村農民收入近兩年呈兩位數增長,高於全省平均增速。
為改變佔全省行政村近1/3的薄弱村的面貌,2004年,福建省委從160個省直和中央駐閩單位選派208名優秀黨員幹部到20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書記。同時,各市、縣、鄉三級選派3926名優秀幹部到3560個相對薄弱村擔任村支書或其他職務。
福建省委、省政府《關於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的若干意見》提出,下派幹部任期3年,在鄉鎮黨委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吃住在村,辦公經費由派出部門開支,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
福建省委要求,各級機關和駐村幹部以部門支持為後盾,帶動各種資源扶持農村。許多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在項目、資金、信息、科技等方面支持駐村幹部開展工作。省裏每年從省直16個單位集中落實捆綁資金3797萬元用於駐點村。據不完全統計,各級各有關單位迄今已投入駐點村扶持資金3億多元,啟動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和增收項目。其中,全省208個扶貧開發重點村新修道路1730多公里,改造農田11340多畝,新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6萬多畝、水産養殖面積6260多畝,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萬多人。去年,這208個貧困村的農民人均收入2376元,比上年增長19.5%。
4100多名機關幹部進駐農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在駐村幹部帶動下,各地掀起倡導文明新風尚活動,50萬農戶搬走了廳堂的神像,1000多個廟堂變成了村民讀書看報、娛樂交流的文化書堂。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岩等6個設區市的幹部駐點村培養入黨積極分子近8000名,發展黨員4000名。(記者蔡小偉)